第九十八章黃子澄的選擇丁顯道:「自然是請你重新出身,掌管少府。
為朝廷效力。
」黃子澄搖搖頭道:「如果你僅僅是為了這一件事情而來的。
那就請回吧。
他可以不仁,我不能無義。
」黃子澄內心之中對何夕,並非沒有憤恨之情。
何夕在北京起兵的時候,根本沒有想起過黃子澄。
如果之前,黃子澄內心之中還算平靜,但是知道解縉的際遇之後,他內心深處也有一些憤恨之意。
無他,在他看來,解縉這麼快地去北京。
一定是有人通知的。
黃子澄在何夕那邊的資歷,人脈都是遠遠勝過了解縉。
而今解縉而今都是朝廷大臣了。
他黃子澄卻成為了階下囚。
讓黃子澄如何心甘啊?是的。
黃子澄內心之中也想過,或許是解縉自己機敏,但是很快黃子澄就將這個想法給壓下去了。
無他,如果事實是這樣的話,就證明他黃子澄不如解縉。
他下意思迴避這個事實。
丁顯聽黃子澄這樣,心中不怒反喜。
實話,丁顯也沒有將黃子澄推出前台的意思。
他只是用黃子澄,而不是讓黃子澄取代自己。
黃子澄在何夕派系之中,位高權重,如果黃子澄真向朱允炆低頭,不定,朱允炆真給予高位,從而重用,畢竟,有一些事情,除卻何夕與何夕的弟子們,還真玩不轉。
丁顯道:「人各有志,我不強求了。
不過,為了牢中其他人着想,我請黃兄在一些事情上,給我一點點指點。
」黃子澄沉默了一會兒。
他知道,何夕從來沒有敝帚自珍的習慣。
絕大多數文章,理念,技術都是公開的。
如果有心人去尋找,一定能尋找到的,無非是時間問題而已。
但是他黃子澄的確身後牽掛着很多人命。
黃子澄道:「我答應你,你是不是能將其他人都放了,從此不打擾太平工理學院的正常秩序。
」丁顯道:「一言為定,從今之後,黃兄就是太平工理學院的山長,關係到太平工理學院的事情,都繞不過你,而因你牽連入獄的人,全部無罪釋放。
願意為官的人,也可以官復原職。
」黃子澄知道,這一件事情之後,太平鐵廠幾乎就要恢復到正常的生產秩序了。
這對北京或許不是一個好消息。
無他,這個時代,真正錚錚鐵骨,寧死不屈的人是少數的。
大多數人都是隨波逐流。
就好像,黃子澄培養出來的技術團體,不是他們對黃子澄不忠心,但是大家都是要吃飯的。
之前被打壓,是沒有的選擇,而今有了選擇,沒有幾個人與黃子澄一起的。
黃子澄是有士大夫風骨,有自己的原則與堅持。
但是歷史中大多少普通人,根本沒有底氣談這個,活着已經耗費了他太多精力了。
黃子澄道:「那好吧。
」丁顯心中大喜,他終於找到了他在南京朝廷之中的定位了。
雖然而今看上去還很弱。
但是他有一種預感,那就是北方戰事不會那麼容易平定的必有反覆。
方孝孺雖然是能臣,但是跟隨方孝孺的那些儒家士大夫,一個個口號喊得老高,但是在具體做事上,可是問題多多。
無他,人才是需要培養的。
胡惟庸一案,將李善長的班底給清理乾淨了。
這些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跟隨朱元璋渡江的文官班底,文化水平或許不高,但是在具體做事上卻有一套的。
而朱元璋之所以動胡惟庸,是因為胡惟庸結黨營私,特別是對浙西派的打擊,劉伯溫都死得不明不白的。
而浙西派是朱元璋進入南京之後,招攬的當地文官士大夫。
在胡惟庸之後,因為何夕的到來,朱元璋的屠刀是輕了一些,但實際上,對朝廷官員的清理處置,從來沒有斷過。
方孝孺之所以能成為文官之首,固然是宋濂的遺澤,朱元璋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方孝孺在御前十幾年,居然已經是朝廷之中,文官資歷比較深的一個了。
十幾年看似時間不短,但是文官的能力,有時候就是需要時間的來磨礪的。
是的,方孝孺是有賦的。
故而十幾年下來,對大明朝廷的掌控能力,已經相當強了。
但是並不能指望其他人都與方孝孺一樣。
很多時候,越辦事越容易出錯,不辦事反而不容易出錯。
在洪武朝,一旦出錯,下場會很不好的。
於是剩下來大臣都是一些什麼人?地位高,不辦實事的人。
不管什麼時代,務虛的也是有他的價值的。
這些御史言官翰林們,並不是他們不校但是他這麼快接管了整個朝廷,卻是不行的。
支持前線一場大戰,看似容易。
但是丁顯卻知道,其實並不容易,特別是這一場戰事會越來越大的時候。
否則千載之下,也不會人人都思念蕭何。
而何夕這一派,其他的理念什麼的。
丁顯不在乎,但是丁顯卻知道,這些人都是會做事的。
特別是供應大軍後勤,這一點,何夕最擅長。
丁顯想要的就是用何夕的人,立自
第九十八章黃子澄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