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五十四章北上遇倭第五十四章北上遇倭
這幾日,何夕什麼也沒有做。就是觀摩海運是如何運行的。
經過數日的裝卸作業。一百多艘大船,終於裝滿了三十萬石糧食。在黃道吉日,專門拜過媽祖。從長江南下,先順勢東行出海。然後尋找黑水洋流,然後轉向向北。
一路上,海天茫茫。除卻本綱其他幾艘船之外。其他船隻,很少能看見。
一百多艘船,看上卻不少。但是放在大海之上,幾乎是滄海一粟。何夕本來以為,一百多少船,還能保持隊形。但事實上,十艘船能保證在彼此目視的範圍之內,已經很不容易了。
因為船與船靠得太近了。是容易出問題的。
船與船如果同向而行。距離太近,因為兩船之間湍急的水流,會導致兩艘船失去控制。重重地撞擊在一起。
當然了,如果說這船隊真的一點隊形也沒有。也是不對的。大抵上是一字長蛇陣,以十船為一綱,首尾相接。魚貫而行。
正因為如此,視覺上很難看到前面,或者後面的船隻。而且綱與綱之間,也是有距離的。於是,大部分船隻只能看見自己前後的就艘船,或者本綱的船隻。
而且順着洋流的航線,更是看不見陸地的。
讓人感覺,置身於天地之間。猶如一浮木而已。
而且從福建到澎湖,從澎湖到台灣,其實很近的,一般一晝夜,就能靠岸。而從長江口到遼東,即便是順風順水,也要十日上下。與何夕在東南海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這一日,何夕圍繞着座船走了一圈,算是散步。看着單調而壯闊的海洋。心中有些感覺無趣。
不過,他也知道,在海上風平浪靜,無趣就無趣一些吧。
「何老弟,你來了?」張赫說道。
張赫此刻在整艘船最重要的船艙之中,也是最開闊的船艙之中,最前是船舵,後面一張大木桌子上,木頭桌子上面釘着一幅海圖。何夕已經看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每看一次,都有一種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感覺。
這圖上,標示得很詳細。
比如海岸上的標記物,還有海中的標記物。比如礁石。用以確定船隻的位置。還有也是最重要的,是天上的標誌物,也就是牽星定位。詳細標記了天上星辰的角度,位置。
可以說,從這些點上來說,連成一道航線,完全沒有問題。
但問題是,這一道航線是對的。但是整張海圖大多數地方,都是錯的。山東半島,朝-鮮半島。等很多地方,還有島嶼,都是完全扭曲的。真不知道是用什麼畫的。
當然了,何夕也知道,比起後世用飛機衛星測繪的地圖。這個時代的地圖自然是遠遠不如的。但是能精確到這個地步的地圖,已經算不錯了。
不過,更讓何夕有些出戲的是後面。用屏風擋住的一個八卦台。八卦台中間,有一個凹陷。此刻中間裝滿了水。水中還有一個鐵質魚作為標記。沒錯,這就是指南針。
何夕充分肯定他的作用。但是這種充滿神秘感覺的擺設。以及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使用方式。恨不得每一次使用,口中都道:「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云云。
不過,這的確是大明的現狀。
不能不承認,中國古代人的聰明才智。其實很多生活之中積累出的經驗。都是很科學的。但唯獨沒有科學的解釋。還有一套自己能夠自圓其說的理論。
這一套理論,在很多時候,還是很有用的。
比如中醫,中醫很多理論,寒熱,陰陽,五行,補下。等很多理論,與這些風水玄學的理論,是相通的。但是他偏偏有用。這就很尷尬了。
何夕也有一些尷尬。
面對這樣的場景,他正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