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五十一章南洋戰爭第五十一章南洋戰爭
既然南京確定了大打,那麼大明整個工作方向都向西南轉移。
何夕不去管戰場上怎麼打。無他,戰場上的優勢太過明顯了。以至於,何夕覺得,誰打了敗仗。根本不用來見他了。
他更多在後勤上調整。
鐵鉉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總督,兩廣南洋,已經前線後勤。也就是說,只要沿着,南海打的戰事後勤,全部由鐵鉉來管。
這也是必然的。
何夕的崛起,本質上也是文官的崛起。
即便,很多文官士大夫恨何夕入骨,對於何夕在軍事上的一些改革,依然是非常支持。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何夕限制了武將的權力。
是的,在何夕管理之下,武將的權力依然很大,特別是勛貴與資本的結合。甚至產生出一個與傳統文官對立的階級。
但是大部分文官依舊認可何夕的改革。
原因很簡單,洪武年間武將們簡直是肆無忌憚,根本不將文官當人看。文官見到了武將,是遙遙拜倒在煙塵之中,連平等對話的空間都沒有。
明初的大將們,大多都是驕兵悍將。
而今,雖然說勛貴依舊掌兵。但是軍事行動之中,武將在前總領兵馬,文官坐鎮在後,主持後勤,而軍隊內部又有一系列監督程序。讓軍隊不至於失去控制。
也就是說,大部分文官們反對的並不是勛貴掌兵,而是勛貴們從來不願意安置規則形式。
所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勛貴們一旦與讀書人講規矩,講規則,那就決定了他們會被吃得死死的。雖然說天大地大,道理最大,奈何道理就是他們制定的。
而今這就讓大多數讀書人滿意了。
這一套體制之下,軍隊失控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了。
當然了,將來他們有沒有什麼想法,那就不知道了。
而另外一方向,也就是緬甸方向,也需要大軍進軍。
說實話,安南這邊已經開打了,緬甸哪裏何夕本意是不想動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兩面開戰,兵家大忌,奈何有幾個方面的原因,讓何夕不得不動。
第一,安南之戰,消耗不大,收穫非常大。讓很多人都紅了眼睛,包括並不限於,沒有上戰場的勛貴們,還有很多沒有插手安南之戰的商人們。
須知,跟隨在大軍後面的商人,可是賺得盆滿缽滿的。畢竟,軍隊之中,大部分士兵拿到了錢,幾乎是立即揮霍一空。而且不用說別的,任何商品在明軍佔領之前,與明軍佔領之後,就是兩個價格。
這其實也是支撐大明內部商業繁華的重要支撐。
他們參與不到安南之戰中,難道還參與不到緬甸之戰中。
第二,也是緬甸之戰的具體形式發展。
前文說過,緬甸之戰,其實只有兩三個團在前線輪換的打。他們打的是什麼?其實就是一條從昆明到緬甸大路。不被山洪草木遮掩的大路。
緬甸的熱帶雨林有多恐怖,遠征軍野人山的下場,已經說明了很多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緬甸戰場上,不管日軍,還是盟軍一方,都吐槽過當地的道路。幾乎當年修的,當年就被熱帶雨林給吞沒了。
沒有一條好路,穿越熱帶雨林進入緬甸,那純粹是不要命了。
當然了,自古以來,先民們來往,也已經勘探出一條緬甸與雲南之間貿易的古道,畢竟中國與印度之間的,貿易從漢代就有記載了,所謂之茶馬古道,當然了,這一條路與茶馬古道並不盡相同,與抗戰時的滇緬公路有很多地方相同。
只是路還沒有修好,前線已經大破麓川,再破
緬甸阿瓦王朝。
如此大勝,幾乎直接打到了緬甸核心地帶,已經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