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咱們套用這些年打倭寇和海盜的經驗是不合適的。
所以戚某覺得臨淮侯的建議很是妥當,沿用太祖時期的軍制面北備戰更恰當。」
殷正茂沉思許久後點頭:「戚侍郎說的有道理,是末將考慮欠周了。」
「雖然說是革新,但也沒必要什麼都非得弄個新的出來。」戚繼光言道:「換個新名頭、新架構,然後咱們大傢伙跟着重頭熟悉就一定要比舊有的更具作戰力嗎,戚某覺得不對吧,咱們現在的軍事體系就是新的,但是我大明朝現在的實力比得上太祖時期嗎,很明顯比不上,哪怕咱們江南這些年富裕了不少,可比太祖時期軍隊實力來看,差的也不是一點半點。
作戰體系的新舊和實際戰爭中的戰力不能聯繫上,剛才殷將軍說這些年咱們為了打海盜、打倭寇所以搞了一套新的指揮體系,搞了伍長、什長等,剿倭這場仗戚某也參與了,戚某覺得咱們剿倭不利和體系沒關係,就是兵沒帶好,所謂上下同心者勝,但是咱們前些年做不到上下同心。
另外有很多兵還是從舊有軍戶中抽的丁,領不到軍餉,他們不願意英勇奮戰,不敢戰,因為死了不值。
加上早些年間貪腐橫行,連備倭的軍械物資都能被地方軍官夥同地方官府貪墨倒賣,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打贏汪直呢。
是而戚某練兵首重一點,那就是軍餉,足餉!
只要發足餉,就能招到精壯入伍,就能練出強兵,倭寇便也就不足為慮了,我大明朝不缺猛卒,因此沿用當年的軍制也無不可。」
岳長林看了眼戚繼光,言道:「戚侍郎,您說的確有道理,不過革新軍制的事畢竟是太師交代,只一味沿用舊制.」
言下之意,陸遠都說了革新革新,沿用舊制能叫革新嗎。
戚繼光便擺手道。
「來之前太師已經明告戚某,軍制的事情他不多過問,咱們確定好報呈太師批閱便是,若那時太師另有指示咱們再做更正便是。」
「既然如此,那末將就沒有意見了。」岳長林見戚繼光已經請示過陸遠也就放心下來,點頭支持。
殷正茂也不復多言:「那便按戚侍郎的意思來辦吧。」
這話把李廷竹憋得厲害。
明明是自己提出來的沿用舊制,咋一轉眼成了戚繼光的意思?
你們合夥欺負人是吧。
但一想到殷正茂手中的廣州十萬軍只能忍下來。
惹不起。
「軍制的事確定下來,再聊聊軍銜吧。」
徐鵬舉見此事敲定便向下言道:「太師的意思以後咱們軍方不再像文官那般搞什么九品分級了,咱們有咱們自己的軍銜,參照海關的關銜制來定,老夫覺得完全可以照搬。
將官軍銜、校官軍銜、隊官軍銜,正好對應文官的一至九品。
小旗、總旗、百戶分別對應三至一級隊官銜。
千戶(衛副指揮使)、衛指揮使、都司都指揮副使對應三至一級校官銜。
都司指揮使、大都督府各部司局副長、部長對應三至一級將官銜。」
「國公爺,那,大都督呢?」
徐鵬舉啞然,對啊,自己說了一圈,咋把陸遠給忘了。
剛欲找補,還是戚繼光開的口。
「可以加設一個元帥銜,大都督為元帥軍銜,就像隋唐時的天策上將,超品。」
這麼一說眾人頓覺合適,隨後紛紛出言支持。
這個軍銜制度好啊,因為這樣一來大家相當於全都瞬間官升數級。
像岳長林、殷正茂這種,本來只是四品、五品加銜的地方總兵,要是按照這個軍銜制度,他們可就不得了了。
殷正茂鐵定是廣東都司第一任都指揮使,那就是三級將官,對應文官正三品。
岳長林是南直隸都司都指揮使,一樣會是三級將官。
而如郭成這種七品總兵改制後起碼是衛指揮使,那就是二級校官,對應正五品,瞬間升了四級。
至於戚繼光、俞大猷這種,一個參謀部長一個作訓部長,好傢夥一級將官,正一品!
沒有這個新的軍銜制,他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