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
隨着幾枚手榴彈在大堤上炸響,又有幾名叛軍被炸得支離破碎。附近僥倖未死的叛軍忙向前方胡亂射箭,可是回應他們的只有夜的沉寂。
借着夜幕的掩護,官軍進行了不間斷的抵近投彈攻擊。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因人而異,最遠也就三四十步,較弓箭射程為近,所以在白天想抵近大堤是比較危險的。但是夜間則完全不同,一二十步之外什麼也看不見,投彈手皆是手持盾牌慢速前進,即使偶有被叛軍弓箭射到也不會受傷。
進入投彈範圍後,投彈手們便開始無規則地投彈。他們不見得是筆直向前投,也有可能是斜着投,這樣叛軍就根本捉摸不到投彈手的具體位置。如果所處位置被弓箭射擊較多,他們還可以換一個地方繼續投彈,有些膽子大的甚至摸到了二十步左右的距離,利用手榴彈的特點,可以很輕鬆地攻擊到河堤背面的敵人。
有些性子急的,刷刷刷幾下就投沒了;但也有些經驗豐富的戰士,會聽着前方傳回來的聲音,隔一會兒在上一次的位置再投一枚。這時候往往是叛軍正往下抬死傷者,結果不但沒能抬走,反而又增加了幾具屍體。
直到天蒙蒙發亮,投彈手們才全部撤退。這一夜消耗的手榴彈數以千計,戰士們還暫時不知道自己的戰果。然而等天光大亮以後,朱由檢登上北大堤的瞭望台,用安娜的那支望遠鏡仔細觀察,發現單是南大堤上,就橫七豎八躺着至少二三百具屍體,而叛軍對神出鬼沒的手榴彈畏懼至極,到後來連收屍都不敢了。至於堤壩背面還炸死了多少敵人,那就不好估計了。
見叛軍不敢上堤防守,朱由檢立即命令孟拱向前沿陣地指揮官打旗語,要求進行佯攻,迫使叛軍不計傷亡地上堤。
其實這旗語軍中早已有之,在古代戰場上,主將用令旗指揮部隊,不失為一種相對及時有效的方法。但是明代的旗語還相對簡單,尤其是墨守成規,一套旗語用了幾百年,連蒙古人和女真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朱由檢登基以後,便命幾位將領整合秦兵與三大營的旗語,創立了全新的旗語系統,幾套旗語可以在戰鬥中靈活運用,使得己方可以及時獲得命令,而敵人卻完全看不懂。
這時前方指揮官看到佯攻的旗語,便命一百名步兵手持大鐵盾走出掩體,做出要搶攻大堤的樣子。當他們從一百五十步前進到一百步時,終於被叛軍發現。
負責指揮這一段大堤防禦的叛軍將領,是洪承疇手下的得力幹將劉良佐。他今年三十多歲,最早也是邊軍出身,後來因為欠餉譁變做了流賊。因為常騎一匹雜色馬,故綽號「花馬劉」,在流賊中很有名氣。
洪承疇很少招降流賊,高傑、劉良佐、李成棟這三人算是例外。因為他們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作戰勇猛、生性兇殘,而且見錢眼開,反覆無常。一般的流賊往往有「和尚不親帽兒親」的想法,被招安以後,遇到流賊,尤其是同鄉,便不肯認真作戰。但這三人則不然,打起仗來六親不認,對過去的「戰友」下手更黑,因此人人痛恨。
這次起兵叛亂,因為竇名望在襄陽城裏冒充流賊救走了成基命,流賊和洪兵差點火併起來,幸虧朱由崧和洪承疇兩頭撫慰,才算平息事態。不過從此各股流賊與高傑等人之間猜忌更深,聯軍行動更加不可能。洪承疇本想調動十萬大軍北上鄭州,但誰也不願意和高傑、劉良佐、李成棟這三個傢伙搭夥,無奈只好率洪兵獨自行動。其中高傑與洪承疇駐守鄭州,李成棟做為騎兵突襲彰德府,南岸的防禦則由劉良佐指揮。
劉良佐見官軍意欲搶佔南大堤,只得嚴令部下上堤防守。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官軍火器威力如此強大,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昨天傷亡數百精兵以後,他就再也不肯使用自己的標營了。洪兵北上途中,和流賊一樣裹挾了不少百姓從軍,此時他便讓這些根本沒什麼戰鬥經驗的新兵上堤。誰敢不從,立即斬首示眾。
在連斬十幾名士兵後,叛軍不得不哆哆嗦嗦地爬上南大堤,向官軍放起箭來。但是他們在十幾天以前還是農夫,哪會射箭?很多箭支連二十步都不到就墜落於地,對官軍沒有任何威脅。
劉良佐也沒指望他們能殺傷官軍,因為他也看出來了,官軍似乎很謹慎,不敢輕易攻上大堤。那麼只要自己拿人往上墊,時間一長,官軍的糧草和彈藥大量消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陣前勸降(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