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當天下午,南京城的天氣驟然由晴天轉為彤雲密佈,預示着一場大風雪即將來襲。而城內的氣氛同樣悲涼肅殺,京城十三道城門全部落鎖,各衛所官軍和關寧鐵騎緊急出動,逐街逐巷搜索刺殺常胤緒未成、卻擊傷袁可立的兇手。
可是找到兇手談何容易。兇器已被丟棄在侯府院牆外,這是一支經過簡單改造的燧發鳥銃。南京衛所官軍是沒有這種先進武器的,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又是潛伏的白蓮教徒做案。而且此人和偷運手榴彈的白蓮教徒不是一條線上的,否則在嚴刑審訊之下,早就被咬出來了。
但是還有另外一條線索。據常胤緒所說,他設下「鴻門宴」,是同樣即將進京的原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胡應台出的主意。但是不知為何,今天胡應台卻從始至終沒有露面,十分可疑。
王在晉立即下令搜查胡應台的宅邸,卻撲了個空,胡應台已經不見蹤影。剩下幾個不知內情的僕人,說胡應台今天一早就換了便裝出門,後來就再沒回來過。
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錦衣衛把胡應台的宅邸翻了個底朝天,終於發現了蛛絲馬跡。大概是走得匆忙,又不能攜帶太多東西,胡應台的很多個人物品遺留在房間內,其中有一尊小彌勒佛像,與前幾天從白蓮教徒手中查獲的幾乎一模一樣;又從胡應台的衣物中翻出一件中衣,上面綴有一小朵白蓮花。沒想到,這位曾經出任兩廣總督、南京兵部尚書的正二品大員,竟然也是個白蓮教徒!
王在晉聞報後面色鐵青地道:「此賊多半已經混在百姓中逃出城了。自從我和節寰兄到南京,他一直躲在幕後,把常胤緒推在前面當擋箭牌。又騙常胤緒擺鴻門宴,若真得手,衛所官軍定有一場混戰,南京不免生靈塗炭!幸虧節寰兄…」
說到這裏,這位飽經宦海沉浮、卻一直鐵骨錚錚的老臣,終於忍不住潸然淚下。
當夜南京城非常罕見地降下大雪。簌簌雪落中,由於傷勢過重,袁可立薨逝於南京守備府,享年六十六歲,最後的遺言便是那句「一切以大局為重」。其實歷史上的袁可立是在崇禎年間病亡,但由於朱由檢的穿越,歷史再一次發生了改變,有些該發生的事情沒有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情卻發生了。
由於天氣惡劣,直到三天之後,已經在迴鑾路上的朱由檢才得知這個噩耗,當即昏厥過去,緩醒過來之後放聲痛哭,誰也勸不住。且不說袁可立是為數不多的他可以倚重的重臣,在官員集團掣肘時,總是堅定地站在朱由檢一邊;也不說論私情,袁可立是義兄盧象升的恩師,更在登州幫了朱由檢的大忙,朱由檢與戚美鳳才能終成眷屬;就說這次南京之行,本來朱由檢是不想讓王在晉和袁可立這兩位老臣冒險的,可是事關重大,又實在沒有合適人選,才咬牙派出二人,並且是找個藉口貶了二人的官,讓人家受着委屈到南京。沒想到真的就出了事,他和袁可立在十幾天前才在開封見面,竟成永訣!
痛哭之後,朱由檢擦乾淚水,連下數道聖旨:
一, 追封袁可立為太師、贈匡國公,諡「直毅」,在京師、登州、南京和家鄉河南歸德府睢州四地由官府出資設立直毅公祠,四時供享。袁可立的靈柩先由南京扶至京師,屆時朱由檢將輟朝一天,專門率領文武官員參加哀禮,然後由袁可立之子、現任北直隸保定府慶都縣主簿的袁樞扶靈回原籍安葬。
朱由檢本想親自寫一篇祭文,緬懷袁可立的卓越功勳和高風亮節,可是他的造詣實在太差,不敢唐突,便命廷臣中以詩文著稱者各寫一篇,擇其最善者在哀禮上朗誦,並銘刻成碑,永世長存。由《京華時報》牽頭,將袁可立的詩文著作刻版成書,頒行天下。
二, 遵循袁可立「一切以大局為重」的遺囑,除了常胤緒仍然進京以外,南京各衛所軍官暫不調整,以安眾人之心。南京一切軍政大權暫交王在晉處理,鑑於衛所軍極度怯戰,上了戰場不但不能殺敵,還會起到反作用,朱由檢也不再打算調動他們。說實話,南京目前這種局面,能保住城池不失已經不錯了。
三, 錦衣衛立即押解智信等白蓮教徒進京,交北鎮撫司嚴加審訊,務必要問出白蓮教的組織、動向等重要信息,然後全力緝捕。本來因為李貞妍的逝去,朱由檢已經對白蓮教懷有深仇大恨;現在則是舊恨未除,又添新仇,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