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臘國王奔哈托及群臣七嘴八舌,向張煌言詳細介紹了安南入侵的前因後果。
原來在這片被朱由檢稱為「中南半島」的土地上,自古以來便有人類繁衍生息,並由部落逐漸形成國家。但由於地處熱帶,雖然雨量充沛,但也多發災難,更兼地形複雜,交通不便,因而發展速度遠遠及不上中國,各國國力也相對較弱。
在這些國家中,疆域較大實力較強的有六個。最西面的是緬甸,中部有老撾暹羅真臘三國,東面則是安南和占城。這六國關係一向不睦,經常互有攻伐,實力此消彼長,維持着脆弱的平衡。而在大明立國後,這幾個國家出於各種考慮,多在名義上成為大明的藩屬國。由於懼怕互相攻伐引起大明的干涉,各國之間暫時消停了一段時間。
可惜好景不長,從嘉靖年間開始,大明國力逐漸衰弱,自顧不暇,哪有功夫理會這些「化外之地」。於是這些國家中的一些野心家便蠢蠢欲動起來,企圖通過武力打破原有的秩序。
這其中最為狂妄的是緬甸,該國選擇直接挑戰大明,自嘉靖年間起就不斷派軍隊襲擾雲南邊境,殺害邊民,與雲南邊軍的小規模戰爭一直不斷。到了萬曆年間,明神宗忍無可忍,增兵雲南打擊緬軍,名將鄧子龍和劉鋌都是在對緬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將才。緬軍雖然遭到沉重打擊,但仗着雲南及緬北地區地形複雜,總能擺脫明軍的追擊,使這場戰爭持續了幾十年之久。
與緬甸的有勇無謀相比,安南則要陰險得多。其國之地,在秦漢時原屬中國。秦始皇南征百越之後,在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其中象郡便是後來安南之所在,以其地多森林,常有大象出沒,故此得名,後亦稱交趾。此後直到隋唐時期,象郡地區一直直屬中央朝廷管轄,並設置郡縣,是毫無疑問的中國領土。
直到唐末藩鎮割據,天下大亂,後又有五代十國,中原地區四分五裂,征伐不休,給了野心家以分裂的機會。本為交趾州牧手下將領的吳權擊敗當時的南漢軍,自立為王,正式脫離中國。但為防止中原政權報復,從立國之初便奉中原朝廷正朔,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其後歷經多朝,到永樂年間,當時的陳朝發生權臣胡一元篡位事件,陳朝國王之子陳天平輾轉逃至中國,向成祖朱棣哭告前情。恰逢胡一元為了討好大明而遣使入貢,他不敢說自己是篡位,謊稱陳朝國王禪位,企圖蒙蔽朱棣。結果陳天平和貢使在金殿對質,謊言不攻自破。
朱棣當時剛登帝位沒多久,還沒想對安南用兵,只想息事寧人,便令貢使回信,譴責胡一元的篡位撒謊行為,要他痛改前非,迎陳天平回國即位。沒想到胡一元很快就答應下來,朱棣還很高興,便派一支軍隊護送陳天平回國。
沒想到胡一元膽大包天,他表面上答應,實則是要把陳天平誘回國內。當陳天平一行進入埋伏圈後,安南軍伏兵盡出,大開殺戒,不但殺了陳天平,就連護送的明朝官員也殺了幾個。而後還恬不知恥地上表稱陳天平是個冒牌貨,不得不殺之以儆效尤,並非意欲冒犯大明,請求大明寬恕。
可朱棣是什麼人,豈是那麼好相與的?成祖勃然大怒,立即發兵八十萬,張輔為主帥,以排山倒海之勢南征安南,很快就擊潰胡一元的軍隊,擒獲胡氏父子,解送京師。此時陳氏之後已經死絕,無人可繼國王之位,朱棣便在其地重設交趾行省,交趾再次回到了中國的懷抱。
結仇仇地球由月科考獨陌恨
可惜幾年之後,安南復叛,明軍失利,不得不退出交趾。奪得王位的黎氏一如胡一元,表面上對大明很恭敬,實則恨明入骨,一直在暗中積蓄實力,妄圖報當年「滅國」之仇。但是直接武力入侵大明他是不敢的,於是把目光轉向南面,通過攻伐老撾占城等國擴張實力。老撾實力有限,很快便淪為安南的藩屬國。
而在攻伐占城時,安南國內又發生了動盪,黎氏被架空,鄭氏掌握了朝廷實權,人稱「鄭主」,與日本的「天皇」和「將軍」頗有幾分相似。與此同時,南徵佔城的阮氏不滿鄭氏,擁兵自重,人稱「阮主」。鄭主與阮主都想消滅對方,再除掉傀儡黎氏,進而吞併諸國,最終挑戰大明。
結不遠科球所孤不考鬧學通
與中南諸國相比,安南武力十分強盛,號稱帶甲百萬。尤其是阮主,還頗具戰略眼光,從葡萄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中南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