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蘇的裝修是我設計的。
不過呢,當時為了快速,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保留了之前古董店的特色。
比如,幾乎完全沒動的地方就是待客的泡茶區了。
我趕到梅蘇的時候,麥威廉正跟賣家坐在一起喝茶閒聊。
見我來了,趕緊先介紹。
人家賣家一聽我就這梅蘇的那個梅,不禁感嘆,「真是年輕有為啊!」
這種話呢,我是聽得多了,幾乎免疫了。
賣家,姓廖,小六十了,自己呢說是一位不太知名的畫家,早年間從事繪畫。
但是,自己水平一般,所以也沒什麼成就。
不過,倒是藏了些別的畫家的畫。
這幅傅抱石的畫就是八十年代末的時候,用自己刷了三年的牆壁廣告的工錢換來的。
傅抱石的畫其實早就價值不菲了,不是現在才火的。
如果真如這廖先生所說,幾十年前他用三年工錢買下這畫,那也算絕對的撿漏了。
當然了,古董行的買賣先別聽賣家說東西是怎麼來的,不重要。
關鍵還得看東西本身。
如果確定是真的了,再來聽故事。
雙方簡單寒暄完,我就直接進入正題,讓對方打開畫讓我看看。
這畫呢,一打開來倒是有點先出乎我的意料。
因為沒有裝裱,是裸着的鏡心。
難怪,這廖先生當初三年工錢就拿下了這幅畫,倒也合乎實際。
這畫呢有裱沒裱其實對其價值還是有差的,尤其在幾十年前古董交易不太發達的年代。
畫被攤開,麥威廉直接幫忙上手用工字釘固定住四角,讓我好看畫。
畫,設色紙本。
長約一米八,寬約一米,約莫十五平尺多點。
這是一幅典型的傅抱石山水。
畫面主體之山石傅抱石以墨筆快速勾皴,長線短線同時斜劈而下,類似於斧劈皴和亂柴皴表現出山勢的陡峭險峻。
山腳處則提筆橫向出鋒,再轉鋒折下,以類似於折帶皴突顯錯落嶙峋的山石岩壁。
遠山以撳倒的筆鋒擦出淡墨塊,提筆側鋒橫刮,再輔以破筆點苔。
連片的枝葉,嚴整緻密,似蘊含着千古波瀾。
整幅畫中,出自毛筆毫端的筆觸細若遊絲,出自筆肚與筆根的皴擦是飛白或疾澀粗率的線形,筆毫運轉之間,曲直方圓、動靜剛柔等多種變化產生凌厲飛動的效果。
畫面題識:壬寅九月將有杭城之行。傅抱石金陵並記。
鈐印:抱石之作、蹤跡大化、往往醉後、壬寅
畫,正正好就是在我們金陵這地所作。
壬寅年,也就是1962年,距今也並非多麼久遠的事。
估計呢,這畫也一直都沒離開過金陵。
後來被這廖先生給買下來了,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畫呢,說實話誰看都喜歡,關鍵看價格。
不過呢,我看了兩眼之後,就感覺有點不對勁。
這畫,屬於典型的傅抱石山水。
但是,給我的感覺就是太典型了。
也許你看到這裏,會覺得我神經大條,典型還不好呢?
不是這個意思。
在古董行里,收東西一怕太稀奇偏門的,二怕太典型的。
典型過頭了,讓人害怕!
而在我們做舊這一行里,高手是不會做出過分典型的東西的。
因為這樣就會太刻意了。
但是呢,做舊的東西越是想要做好,越是想要做的像,如果手藝到了很高水平,但是又未達巔峰的時候,往往結果就是過於典型。
回到這幅畫,給我的感覺就是過於典型。
此幅畫中「抱石皴」雖然看上去十分酣暢曠達,但卻有點擁擠了,就是過了。
而我一旦有了懷疑的想法,不禁就仔細研究起來。
我拿出高倍放大鏡對着畫照了上去。
我只是稍微移動了幾下放大鏡,心
第867章 玩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