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打造華芯國際

    人永遠不可能獲得認知以外的財富,比特幣那麼便宜,在這個年代,又有幾個人看重。如果不是陳平點提點,王聰打死也不會想到這玩意。

    如果說兩個人以後再也沒有打交道的機會,陳平江將這個消息透露給王聰和勤奮,實際上是有點在坑他倆。

    因為比特幣在10年間那麼多次起起伏伏,沒有幾個人能夠扛得住,拿到最後。

    拋開這件事,陳平江在隔天低調前往和平飯店。

    在相關部門的撮合下,他在這裏見到了兩位夢寐以求想見的人。

    張汝京、梁孟松。

    如果問對中國晶片貢獻最大的人是誰,那一定繞不開張汝京和梁孟松。

    至於有人說什麼陳進、王陽元、嚴曉浪、鄒世昌、許居衍,那純粹是在反諷。

    陳進是漢芯造假的主謀,涉嫌騙取國家經費,後面四人是審核四人組,一手將陳進抬了上去。

    要知道審核四人組沒一個是簡單的,什麼北大微電子研究院院長、浙大信息工程院長、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里都不敢寫的情節,現實中居然存在。

    見到張汝京和梁孟松二老的一瞬間,陳平江心頭的激動難以言表,腦子裏就一句話:「說服他們加入即將啟動的華芯項目,晶片就一定能做的出來。」

    張老梁老此時正坐在一起仔細品茶。對待陳平江他們一來是對這個人好奇,二來也想看看他是什麼想法。

    說到張老梁老,就不得不提到台積電,也不得不提到張忠謀,更是不得不提到中芯。

    他二人的人生軌跡都離不開台積電、張忠謀和中芯。

    張忠謀是誰啊?就是那個叫囂,大陸砸10萬億也造不出一顆高端晶片的傢伙!!!

    先說台積電。


    2004年,是90納米元年,那一年奔騰4採用了90納米製程工藝,性能進一步提升。

    而當時能達到90納米製成工藝的廠家有很多,比如英特爾,英飛凌,德州儀器,IBM,以及聯電和台積電。

    8年後,2012年製程工藝發展到22納米,此時英特爾,聯電,聯發科,格芯,三星等,世界上依舊有很多廠家可以達到22納米的半導體製程工藝。

    但從22納米開始,成了一個分水嶺。

    當製程工藝進入14納米時,聯電(台灣聯華電子)止步於此。

    台灣地區的「聯電」和「台積電」,曾被譽為世界晶片製造雙雄,這兩家公司,佔據全球60%以上的晶片製造份額。

    聯電,更是曾經的老大,但是聯電的製程工藝就止步於14納米了。

    2017年,工藝步入10納米,英特爾倒在了10納米,曾經的英特爾晶片製程獨步天下,台積電三星等都是跟在屁股後面追趕的。但是當工藝進入10納米後,英特爾的10納米晶片只能在低端型號機器上使用,英特爾主力的I5和I7處理器,由於良率問題而遲遲無法交貨。

    而在7納米領域,英特爾更是至今無法突破,而美國另一家晶片代工巨頭「格芯」,也是在7納米處倒下的。

    美國自己的代工老大英特爾倒在10納米,格芯倒在7納米,而進入更難的5納米,只剩下三星和台積電。

    三星在14納米的良率比不上台積電,在10納米的效能比不上台積電,在7納米的研發製程比不上台積電。

    你只有達到正式量產且高良率的時候,才能談成功,後來台積電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能力量產5納米乃至3納米的代工廠。

    視線回到國內,中芯國際是唯一一家能拿得出手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晶片,力供華為。

    哪怕到了2023年,世界上也只有四家企業可以造7nm,分別是中芯、台積電、三星、英特爾。

    中芯是怎麼起來的呢?

    沒錯,張汝京是創辦者,梁孟松是扛旗者。但同樣他二人最後也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中芯。

    1977年,張老進入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那時候他只是個小工程師,張忠謀卻是資深副總。

    這兩人在



  
醉愛紅塵啊推薦:  
隨機推薦:  儒道至聖  百鍊飛升錄  花豹突擊隊  魔門敗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重生:大學裡的億萬富翁"
360搜"重生:大學裡的億萬富翁"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