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單機南北朝 > 第406章 時不我予

第406章 時不我予

    這個目的,自然就是科舉了。

    等親歷這個時代後,蘇澤才知道為什麼在隋唐之前沒有形成規模的科舉制度。

    儒學經學實在是太多太雜了,每家都有自己對典籍的解釋,士族門閥通過壟斷了對經學的解釋權,從而獲得了某部經學的最高釋經權,建立起家族、門生、故舊的人情網絡,完成學術和政治的寡頭化。

    你就是想要以科舉取士,你考哪一門經學?用誰家的經學註解?用了某一家的經學註解,不就意味着這家的子弟都能輕易的得官?那還不如從門閥中選拔人才呢。

    蘇澤也曾經想過在崇文閣內進行考試選拔人才,但是他幾次來到崇文閣和學子們討論經學,基本上每家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同一段先賢的語錄都能解釋出完全相反的兩個意思,這樣的情況下一份考卷如何讓人服眾?

    蘇澤不由的感慨,應試教育對這個時代疑似有些太先進了。

    也對,應試教育首先需要一本教材,連統一的教材都沒有,還怎麼出卷子?

    在進行科舉制度之前,還需要完成一個前置的工作,就是確定官方的學術經典。

    屏退了左右之後,蘇澤留下了祁泰和王思政。

    蘇澤對着祁泰說道:

    「刊訂《孝經》是崇文閣的重要工作,祁公不吝嗇家學,有古君子之風,所以本郡公想要將官注孝敬的工作交給您來主持。」

    祁泰聽到蘇澤這句話,激動到全身都顫抖起來。

    官注,就是官方作注,能主持這項工作不僅僅意味着青史留名,還意味着自己家族的學術將會成為今後一段時間內,《孝經》的官方解釋。

    祁泰畢竟涼州學術家族走出來的人,對於這樣的誘惑又如何不心動。

    王思政的呼吸也急促起來。

    蘇澤又說道:


    「我準備在崇文閣設置『孝悌廉義科』,以《孝經》和《孝經官注》為出題考核,今後崇文閣學子要結業外任,必須要通過這門考核。」

    本來蘇澤還以為要解釋一番的,祁泰和王思政異口同聲的說道:

    「郡公此舉,不就是南朝的五館制度?」

    蘇澤點點頭,科舉制的濫觴確實是蕭衍設置的五館制度。

    這位菩薩皇帝,在登基之初確實是做了一些成績的。

    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梁朝設立招收寒門弟子的五館,學生叫做生員,免學費,食宿全由國家供給。生員只要能精通其中一部經書,經過考試後都可以錄取進入官吏隊伍。

    其實這種考試和隋唐的全民科舉還不是一回事,更類似於漢代太學那種通過性考試授官的制度,但是對比於只論門第授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經不知道先進到哪裏去了。

    蘇澤這套方法,其實和蕭衍的思路也差不多,只是他目前只靠《孝經》,從法統上可以追溯到漢代的舉孝廉。

    其實對於選拔性考試來說,無論考什麼都不太重要。

    後世唐重詩歌,宋重策論,明清重八股,就是在圈定的範圍內讓讀書人卷,考到最後,甚至連四書五經的內容都出完了,要通過硬湊來斷章取義出題。

    科舉制度的先進之處從來都不是它的考試方式,誰能說熟讀經書的人就能夠治理好地方的?

    如果從治理地方的能力,那些高門子弟有家族傳承,懂得官場明里暗裏的規則,本身還不像是寒門子弟那麼缺錢,不是更好的選擇?

    科舉制度的先進之處,就只有「公平」兩個字。

    有了公平這兩個字,寒門才有了奮鬥的動力,為了能夠一舉登科而皓首窮經,將這些地方精英匡在體制內外,不會成為離散的反對勢力。

    有了公平這兩個字,才能讓階層流動起來,饒是你四世三公又如何,子弟如果考不上科舉,子弟也只能做個被人看不起的蔭官,才不會出現世家大族同氣連枝,爾朱榮在河陰之變殺了千人,也無法斬斷這些高門大族互相勾連的枝蔓。

    所以考什麼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過考試這種選拔方式,將人才篩選出來最重要。

    選拔出來的人才不懂政務也沒關係,能讀書的人也能夠學習,這樣的競爭下



第406章 時不我予  
肥鳥先行推薦: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天外黑科技  重生之新手村村長  神秘恩賜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隨機推薦:  修羅武神  奧術神座  逆天邪神  靈域  大官人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單機南北朝"
360搜"單機南北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