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帶着王思政進入崇文閣,只見到一名青年正在整理典籍。
「大將軍,這位是崔文正的幼子崔劼。」
這名青年身穿孝服,看起來老實巴交的樣子,見到蘇澤後連忙要拜。
蘇澤上前托住他說道:
「崔公於我有半師之禮,崔公亡故不能去洛陽拜謁,實在是遺憾啊。」
崔文正就是蘇澤在洛陽見到的第一個北魏重臣,國子監祭酒崔光。
崔光於兩個月前,已經在洛陽亡故了,朝廷對於這位三朝老臣議定了「文正」這個諡號。
享年七十三,沒有纏綿病榻,在效力了一輩子的北魏王朝覆滅前無疾而終,還得到了文正這樣的美諡,崔光已經是孝文皇帝的舊臣中最幸福的一人了。
蘇澤也想起了當年在洛陽的時候,和崔光交往的時候,也有了時光飛逝物是人非的感覺。
崔劼聽到了蘇澤如此禮重他的亡父,連忙說道:
「父親在世的時候也經常說起將軍,也一直和我們兄弟說可以為將軍效力。」
蘇澤繼續說道:
「悔不能再見崔公一面,暢論國事了。」
崔劼見蘇澤也是真情流露,他感動的說道:
「父親讓我將他一生的手稿,所治的史書全部都給將軍,還有我們崔家珍藏的典籍,都已經運到崇文閣了。」
蘇澤握着崔劼的手說道:
「崔郎千里迢迢,辛苦了!本將軍幕府中也需要崔郎這樣的人才。」
崔劼連忙說道:
「父親新喪,實在不方便現在就出仕,只求夏州城外一茅廬,為父親守孝。」
「真孝子也!等崔郎守孝期滿,本將軍再徵辟你為官。」
崔劼連忙向蘇澤致謝,兩人又談起了一些崔光的舊事,這才向蘇澤告退,這崔劼真的就在永樂城外結廬守孝去了。
對於孝子,歷朝歷代都是非常推崇的,崔劼的孝順也是真心的,蘇澤對着王思政說道:
「崔公一生也算是圓滿了。」
王思政出身太原王氏,自然知道這位清河崔氏的前任家主的生平。
青年時出仕孝文皇帝,為孝文皇帝籌謀漢化改革,中年輔佐宣武帝,在小皇帝登基後逐漸淡出政壇,在洛陽曆次的政治風波中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而崔光在死前似乎也有了預兆,竟然讓兒子把自己一生所寫的東西,以及崔家歷代的藏書全部帶給了蘇澤。
光是這份交情,蘇澤就會照顧崔光的子孫。
清河崔氏不是普通的家族。
蘇澤看着一套帛書,向王思政問道:
「這就是《國記》?」
王思政也感慨道:
「沒想到崔家還藏有《國記》。」
這本書可以說是大有來頭,曾經給清河崔氏帶來近乎於滅族之禍,這就是北魏初期名臣崔浩,給太武帝所修的北魏國史!
崔浩曾經是太武帝最信任的漢人大臣,還委託他給北魏修訂國史。
崔浩秉筆直書,盡述拓跋氏的歷史,詳備而無所避諱,其中直書了拓跋氏一些不願人知的早期歷史。
然後又將《國記》刻在石碑上,任由行人觀看,這件事讓本來就反感崔浩這個漢人的鮮卑貴族更抓狂,他們告發崔浩「暴揚國惡」,然後就是崔浩被太武帝族誅,《國記》的碑林被搗毀,文稿也都被搜羅焚毀。
崔光也是清河崔氏,這樣的大家族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到了崔光這一代又出仕成為重臣。
而崔家私藏《國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為崔家就是一個史官家族。
崔光一生所作的文稿中,大部分也都是他所編寫的國史,崔家歷代都有治史的習慣,被崔劼帶來永樂城的,幾乎是全套的北魏國史。
面對這份厚禮,蘇澤怎麼也要給崔氏一個富貴!
「將當年太武帝取關中的那部分謄抄出來,送到前線去。」
北魏也曾經在關中多次大戰,比如蘇澤所在的地盤,當年就是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權,太武帝拓跋燾就曾經多次攻
第359章 失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