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毅曾要求過李蔚珏,不要自己一個人讀書識字,那樣爺爺花的錢就虧了,要把學過的東西也教給她才不虧。
當時駱毅的理由是:「一個人的束脩,兩個人學習,這樣划算。」
當時胡澤胤說他也能教,人族的學問他也學了,已經熟讀了《四書》,李蔚珏問他:「你讀了多少年?」
胡澤胤說讀了近百年。
於是李蔚珏就把它諷刺了一通:「一百年才學完《四書》,就這腦子還能教別人?」
所以李蔚珏上學沒兩天就把《千字文》抄回來給駱毅,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認識。
雖然《千字文》駱毅也會背上幾句,但仍然看得很吃力,一是繁體字要從頭學,二是很多地方讀不懂,不解其意。
「要是能帶圖就好了,」當時駱毅這樣說道:「就算讀不懂,能看懂也行啊!」
今天李蔚珏給甩出的這本《蒙求》第一冊,就是本畫冊,有圖,應該說全是圖。
這第一冊正經的文章沒幾句,幾乎就是人物圖譜和簡介——王戎是誰,幹什麼的,特點是什麼;裴楷又是誰,口才如何好,怎麼成名的;還有孔明、呂望……
不但有人物形象,還有人物生平,雖是黑白畫面,但總比枯燥的文字強上百倍——李蔚珏親手繪製的。
「這個好看!」駱毅登時忘記其他事,捧着小冊子找根樹枝就坐在門檻上連看帶劃拉字的學起來。
而回房間的李蔚珏則抓過一刀宣紙,認認真真裁切起來。
全家都有賺錢的道道,自己不能落後啊。
上學以來,李蔚珏借着給先生送菜,把關係熟絡起來,得到幾次進入先生書房的機會。
他很想學習本朝律法,可去先生的書房看了幾次,發現先生的藏書局限性很大,幾乎都是儒家典籍,而與律法相關的書籍幾乎沒有。
這讓他很是失望。
而且,他還發現,本朝的啟蒙讀物似乎只有兩本,一本《千字文》,一本《蒙求》,並未找到《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宋朝之後才有的讀物。
李蔚珏很贊同明代思想家呂坤的觀點:「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認為《三字經》更適合什麼都不懂的孩童習讀。
所以他現在裁紙,就是為了把《三字經》默出來,然後「不經意的」讓先生發現。
對於《三字經》會不會得到先生的認可,李蔚珏有足夠的信心:會,肯定會!
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且內容有序:先識字、後讀史,很容易被小孩子接受,作為老師也容易教授。
他都打算好了,就當是學術論文,他寫好先交給先生看,若是確認本朝沒有《三字經》,而先生又喜歡,那就署先生的名。
自己可以連掛名都不掛,到時候印製出來,收錢就行。
名氣這東西,對他現在十歲的年齡不太重要,有可能還會惹麻煩。
誰知道這副身體原來是屬於哪家人的,萬一被認親可怎麼辦?要是再傳出「此人已死」的消息,不就更沒法自由的生活了?
果不其然,幾天後的習字課上,先生發現李蔚珏的《三字經》——能不發現嘛,李蔚珏故意寫了一大張一大張的紙,裝作練字,生怕先生看不見。
先生視若珍寶,要拿走閱讀,李蔚珏就把早已寫好的一整冊《三字經》給先生:
第一百二十章 干點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