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宿主,顧羽走子午谷奇襲長安之計不成,失去天命值,宿主則獲得相應的逆鱗值。」
「因顧羽失去全部天命值,從此淪為凡夫俗子,不再受天道庇佑。」
蕭恪也沒有想到,自己人在江都坐,喜從天上來。
按照霍恂派人從長安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消息,顧羽是在密道內自盡身亡的。
蕭恪本來還在奇怪顧羽一個天命反派怎麼會就這麼草率就下線了,有些懷疑是不是他在使什麼偷梁換柱金蟬脫殼的把戲。
好在此時,他的耳邊突然響起了沉寂d已久的系統的聲音,才使他相信,顧羽真的涼得不能再涼了。
他之前曾經用系統獎勵的「龍腦丸」查看過顧羽在原書中的命運,知道他在與龍璟的對決中佔盡優勢,可沒想到在決戰之前的關鍵時刻,龍璟派霍恂率一支奇兵千里奔襲奪取了晉陽,俘虜了不少將士的家眷,導致前線大軍軍心大亂,最終被龍璟抓住機會,反敗為勝。
可以說,原書中的顧羽與其說是敗在龍璟手中,倒不如說是敗在了霍恂手中。
沒想到重來一遭,霍恂雖然早就已經易了主,卻還是成為了壓垮顧羽的最後一株稻草?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歷史的慣性,就是不管穿越者如何做出改變,但歷史的車輪還是會不斷做出修正和調整,努力讓每一個人回到自己本來的命運上。
就像顧羽的宿命就是他註定要敗在霍恂手中一樣,無論霍恂是在向誰效忠。
只不過就連蕭恪自己也沒有想到,顧羽最後會敗在後世最有爭議的子午谷奇謀上。
依照後世一些人的說法,就是因為諸葛亮不肯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導致自己六出祁山一無所獲,使得蜀漢國力衰退,間接造成了蜀漢的滅亡。
在一些人眼裏,這也是諸葛亮打仗不行的一大鐵證。
對於這種說法,蕭恪一直是嗤之以鼻的,不說子午谷有多難走,即使魏延真的率領五千精兵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神不知鬼不覺殺到了長安城下,又如何憑藉區區五千兵馬,在沒有任何重型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攻下長安這座雄城呢?
按照魏延自己的說法,只要他帶兵一殺到長安城下,城中的守將夏侯楙馬上就會被嚇破膽,甚至棄城而逃,讓他可以兵不血刃奪得長安。
將自己計策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敵人的棄城逃跑上,只能說魏延簡直是狂得沒邊了。
再退一萬步講,即使魏延真的拿下了長安,他又如何憑藉這孤立無援的五千兵馬守住長安呢?
就是因為看出這個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太過兇險,幾乎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諸葛亮才拒絕魏延的計策,卻成了不少人吐槽諸葛亮打仗不行的一個槽點。
而且就在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的兩年後,曹真也打算走子午谷伐蜀,在崎嶇的小路上折騰了許久,之後又碰上了連綿的大雨,使大軍陷入了補給困難軍心渙散的窘境,最終不得不草草撤軍。
再往後,東晉的宗室司馬勛和明末的高迎祥都是率軍好不容易千辛萬苦走出谷口,迎接他們的卻是敵軍的伏兵,最終無不以慘敗收場。
蕭恪慶幸顧羽跟自己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否則顧羽要是知道有這麼多前車之鑑,就不可能行如此險招,以至於最終被霍恂察覺並抓住了機會,最終落到一個飲恨密道的下場。
不過此時的蕭恪一刻也來不及為死去的顧羽哀悼了,因為征伐越國的戰事已經漸漸接近了尾聲,自己也是時候要準備收官了。
因為沈沛已經從南邊飛鴿傳書給他送來消息,說他已經率軍攻破了交州的州治番禺,越國太子孫寅在破城之日絕望自盡,城中其餘官員和將領非死即降。
之後沈沛派出一些軍中文吏充作使者,去交州各個郡縣勸降當地官員。
不少官員得知了番禺失守的消息,自知越國大勢已去,紛紛望風而降。
當然,也有部分官員心念孫鸞的知遇和提拔之恩,不忍心背叛,也不想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讓城中百姓遭受無妄之災,便選擇棄官而走,一走了之。
而沈沛遵照蕭恪之前的叮囑,對那些願意投降大齊的官員原職任用,同時派一些軍中文吏去接管那
第629章 大局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