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知道,也不會發表任何意見;現在的他,還是抓緊將事情辦成。雖然對方是土豪,可有些錢並沒有那麼好拿;不能讓甲方滿意,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彈道導彈是指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其飛行彈道一般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段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飛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路徑;被動段包括自由飛行段和再入段,是導彈按照在主動段終點獲得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儀角作慣性飛行,到彈頭起爆的路徑。
原理絕大多數人都清楚,可並沒有幾個國家能夠研發成功。這裏邊同工業基礎有很大關係,當然更重要是沒有合適材料。
導彈可是要飛出大氣層,對於材料要求並不低。之前哈馬德等人的火箭研發小組,都是各自領域專業人才;可在林大少沒有加入之前,始終達不到技術要求。核心原因就是材料不達標,火箭承受不住如此大的過載、以及高溫。
好在對別人而言最難的事情,在林一棟這裏反而變得簡單。關於導彈材料,已經提前制定了幾套方案;只要是認真執行,不要說飛出大氣層;就是去火星都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卡塔爾要求並不是很高,射程達到3000公里;將整個中東覆蓋到就行。要知道前蘇聯在50年前,就已經研發出射程3000公里的導彈;不說屬於爛大街的技術,但也足以說明不是特別高端。
發動機是成熟產品,並不需要擔心;可還是要認真檢查一遍。後續還有很多程序要與之配合,可是不敢有半分馬虎。
武器設計,尤其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裝備;出現意外就不會是小事。人類歷史上有過太多慘痛經驗和教訓;林大少可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
卡塔爾本身就沒多大,導彈飛行不穩定;落到多哈,瞬間會成為國際笑柄。如果沒有傷到重要人物和建築;或許還能接受。旁邊就是伊朗和沙特,那個都不好惹;屬於在中東軍事第一檔的存在。收拾卡塔爾,可是輕而易舉。
將控制程序從新編寫,並且沒有發現任何bagel後;林一棟笑着說道:「俄羅斯人做生意還挺規矩,沒有任何問題。」
只要是將程序從新編寫,就不會有任何問題;隨時可以按照卡塔爾指令執行作戰任務!
蘇聯根據二戰經驗,認為武器不一定要性能出眾;只要簡單耐用,適合快速大規模生產,就可以從數量上壓倒質量優勝的敵軍。這也和蘇聯早期科技不發達、而且受到嚴密封鎖有直接關係。蘇聯儘管在解體前技術一直在進步中,但數量第一的思路仍然貫穿其軍事工業每一個領域。
數量如同蝗蟲一般的龐大的蘇聯部隊一直被西方最忌憚。蘇聯武器由於技術含量較低,體積一般比西方大;集成化也不好。西方用上大規模集成電路板時他們還在用二極管,所以有四個字可以概括蘇聯武器的特點:傻,大,黑,粗。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事科技和工業水平世界最先進;所以武器質量比蘇聯高得多。但高技術武器最大弱點就是脆弱,比如f-15在實行科學維護技術之前出勤率相當低;根本不能勝任冷戰思維下的大規模衝突。
美國及其盟國痛定思痛,狠抓武器可靠性和後勤管理;用高出勤率高維護率彌補數量的不足,所以說到了冷戰後期蘇聯的數量優勢漸漸失去。而美歐國家由於技術先進,武器體積更小巧;威力更大,效費比反而日漸超越蘇聯。至於導彈,蘇聯靠增大戰鬥部質量和射程提高殺傷力,付出很高的全彈尺寸和質量的代價;美歐導彈注重提高精度,使得尺寸和質量遠低於蘇聯導彈。
但不得不承認,蘇聯導彈整體技術水平;還是遠遠超越美國。作為一次性的導彈發動機,更是蘇聯強項。
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實力一落千丈;即便是資源豐富的俄羅斯,也沒有多少資金用於發展經濟。自然要延續蘇聯傳統,並且在競爭全面落後情況下;只能保住優勢軍工項目,導彈絕對是重中之重!
得益於蘇聯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