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與陳珪此番奉命下江南賑災查案,包括永嘉帝在內,滿朝文武皆以為此去一行必得腥風血雨,貪官酷吏落馬無數,乃至兩江官場半壁江山皆得改頭換面,甚至永嘉帝都已經做好了英名蒙塵的準備。
哪裏想到陳珪剛到江南之後,便帶着太子殿下的親筆手書和錦衣軍統領趙弼和的家信分別拜訪了幾位江南大佬,幾次請酒吃席下來,便已經推杯換盞,化干戈為玉帛,而後又借着「將功補過」之名,遊說兩江官員出財出力,在朝廷賑災錢糧並不寬裕的情況下,鼓動當地官員自掏腰包安置災民,購買土木糧種農具耕牛,着手張羅重建事宜;除此之外,更是舌燦生花,勸說兩江泰半犯事官員還清朝廷錢款,主動繳納貪墨髒銀,揭發主事者以減其罪……
最終除真正罪大惡極赦無可赦的主事者不得開脫之外,其餘官員竟然各有各的推托之詞,雖然奏疏上達天聽之後,這些官員仍舊會因失察之過而受到責罰,但好歹身家性命是保住了。朝廷和永嘉帝的顏面也就保住了。
這麼一樁震驚朝野,牽扯兩江的大案,竟然被陳珪長袖善舞,四角俱全的做到了和光同塵,粉飾太平,且又圓滿解決了賑災之事的大團圓結局。直叫長安城內擔憂不已的永嘉帝並太子殿下,以及那些想看陳珪笑話兒的朝臣們摔碎了眼珠子。
在永嘉帝並滿朝老臣眼中看來,六皇子與陳珪的這一樁差事着實辦的乾淨漂亮,毫無後顧之憂。這樣的局面也讓永嘉帝和滿朝文武頗為好奇,不知道陳珪究竟做了什麼。
然條陳奏疏之上只能將此事前因後果大略寫明,終究不能事無巨細的交待明白。所以此番回京面聖奏對,永嘉帝着重詢問了當中細節——或者說是陳珪的手段。畢竟以六皇子剛直不阿,寧折不彎的脾性,這種和光同塵的漂亮事兒不像他的手筆。
陳珪眼見聖人垂問,心中早已擬好腹稿,當即侃侃而談。忽悠的永嘉帝與諸位朝臣連連點頭稱讚。唯有身處其中的六皇子似笑非笑的看了陳珪一眼,暗暗罵了一句「騙死人不償命」,不過出於種種考慮,倒是並未拆穿陳珪的謊言。
一時陳珪稟明經過,永嘉帝又向六皇子詢問了各種細節部分。方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而後又沉吟片刻,開口說道:「此番言官御史彈劾兩江官員勾結河道總督盧煥章貪墨修河工款一案,雖然經過欽差查明,證明涉獵其中的官員五不足一,但終久也暴露了兩江官場有官官相護之弊。爾等須得引以為戒。如今河道總督、蘭台寺大夫與兩江官位多有空缺,諸位愛卿可有賢能舉薦?」
太子殿下與諸位大臣聞言,登時面面相覷。沉吟半日,皆無人說話。永嘉帝見此情形,不覺輕笑,隨手指了指太子說道:「太子為國之儲君,監理國事。由你來舉薦賢能乃分內之事。你先說說罷。」
太子殿下聞聽聖人之言,忙躬身說道:「回稟陛下,兒臣前番舉薦盧煥章擔任河道總督,豈料盧煥章不思忠君報國,反而勾結兩江官員貪墨修河工款,致使河堤崩潰百姓遭難。兒臣識人不清,着實慚愧。豈敢——」
「好了。」永嘉帝擺了擺手,打斷太子殿下的自咎之言,因說道:「常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身為人君,需要有識人之明,斷人之才。然偶有失措,也是情理之中。太子……」
永安帝說到這裏,若有所思的停了停,方才說道:「說說你心中的人選。」
太子殿下見狀,只得小心翼翼的報出了自己的人選。這回他倒是吸取了陳珪當年之勸諫,並未舉薦自己的門人。而是考慮到其才幹性情,推舉了一位中立大臣——或者換句話說,乃是永嘉帝的心腹大臣。
永嘉帝聞聽太子所言,也在意料之中。旋即又問三皇子、六皇子、七皇子並殿中大臣們的意見。
眾人因立場不同,所舉薦之人自然各有不同。也有窺測聖意而舉薦賢才的。永嘉帝心如明鏡,皆不以為意。
吏部尚書眼見眾位皇子的目光都落在河道總督的位子上,況且聖人也已成竹在胸,便不再多言置喙。反而上前舉薦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前科探花林如海為人清正,才幹優長,且遇事機敏,可堪蘭台寺大夫之任。」
所謂蘭台寺大夫,其職責跟御史言官差不多。不過同御史聞風而奏的純嘴炮不同,蘭台寺大夫更有檢察之
第八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