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義的心態沒崩。
他習慣了。
其實這段時間,自從大明已經能通過海上渠道,源源不斷地從日本輸入白銀,楊老尚書就變得非常忙碌!
攤役入畝,總結起來只是四個字,但鋪開來說,卻要足足上百頁的奏摺,才將這項影響整個大明的國策,分拆明白,事無巨細地全都列在紙面上。
可是,從紙面到最終落在實處,又有不知多少細緻的工夫要做!
身為大明首任的戶部尚書,楊思義責無旁貸。
若是能夠在大明境內,全面開啟攤役入畝,也就是把老百姓最深惡痛絕的徭役徹底革除,改為統一徵收田稅。
朝廷需要徭役的時候,再花錢僱人。
最開始聽到這種別開生面的方式,楊思義直接就驚為天人!
只是因為大明沒有足夠的白銀來建立平準庫,這麼好的政策沒法推行。
現在好了!
攤役入畝真正落實的那一天,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永遠銘記大明朝的好處,他楊思義的名字也將因為這項國策的功績,永載史冊!
因此,楊尚書雖然年紀老邁,卻精神抖擻,不遺餘力地撲在這項工作上,經常是幾日幾夜都不眠不休。
現在被皇帝召見,楊思義只得放下手頭卷帙浩繁的工作,匆匆入宮覲見。
「楊愛卿。」朱元璋神色急促,劈頭就問道:「我大明如今糧食畝產,能有幾何?」
嗯?
楊思義微愣,但這種職責所在的問題,自然是難不住他,略一思忖,立刻答道:「江南富庶之地,從去歲的收成來看,得益於秦楓的灌溉新法,如今糧食畝產已經能夠達到三四石的平均數。若是塞北苦寒、土地貧瘠,至少也在兩石以上!灌溉新法惠及全國,真的是善莫大焉!也正是有了這樣喜人的收成,朝廷的攤役入畝,才能全面推進,此乃百姓之福,大明之福啊!」
唔。
朱元璋沒心思聽這些套話,直接追問道:「還能提高麼?」
噫!
楊思義心中一動,不由得微微暗喜。
自己這可是跟皇帝陛下,想到一起去了呀!
早在去年,他就召集了全國範圍內的許多行家裏手,集中討論如何繼續擴大糧食增產的問題。
那時候,來自日本的巨量白銀還沒有着落,從楊思義的本意來說,是想要集思廣益,為這個剛剛建立的新王朝,再找出一筆錢糧。
堂堂戶部尚書,總不能還不如一個縣令吧?
可惜!
越研究那灌溉新法,越覺得其中蘊含的智慧如海,竟然每一條都仿佛經過了千錘百鍊,根本難以再更進一步。
好在眾人拾柴火焰高,來自全國各地的莊稼把式,憑藉豐富的經驗,最終研究出了用種植紅萍的方式雍田,以綠肥來增產的主意。
楊思義選擇了應天府的句容縣,作為試驗田,現在也快到了見分曉的時候。
根據目前句容縣那邊傳過來的消息,應該說情況非常樂觀,句容縣今年的糧食畝產量超過灌溉新法最初發源地淳化縣,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就證明了,紅萍雍田的方式,大可以在全國推廣!
屆時,原本就連年豐收的糧食,又將向前邁進一步!
倘若不是大明朝,哪有這樣的好年景?
「啟稟陛下!」心中暗喜的楊思義,拱手奏道:「微臣已經在去年就召集人手,商討糧食增產的辦法,並且在句容縣試驗。托陛下洪福,目前句容縣的稻穀長勢良好,增產的辦法已經初見成效。若是試驗無誤,推行全國,至少能讓我大明的糧食產量,再增加兩到三成!」
「好!」
朱元璋聞言大喜,看這頭髮花白的楊老尚書,頓時十分順眼。
這才是國家的股肱之臣啊!
早早就把事情做在前面,為國分憂,為君分憂,若是大明多一些這樣的臣子,何愁不能跳出那個什麼該死的王朝周期律?
「楊愛卿,辛苦了!」朱元璋龍顏大悅,毫不吝惜讚賞之辭,居然伸手拍了拍桌上的一份奏摺,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