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簡烜表情非常嚴肅的問汪萊:
「你考慮過沒有,這麼多的水堆在山谷里,會不會對地面有什麼影響?
「會不會壓垮地層結構或者山脈,誘發地震和火山爆發之類的自然災害?
「對於周圍地區的冬季和夏季的氣溫和雨雪,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汪萊非常坦誠的說:
「稟老師,目前科學院沒有這樣的經驗。
「不過正好可以用三江澤水庫作實驗,用來收集這方面的數據。
「三江澤水庫周圍人煙稀少,周圍都是高大山脈和原始森林,同時位置還非常靠近大海。
「若是建設大壩蓄水的過程中,真的發現了非常明顯的地質災難,可以方便將水迅速排入大海,迅速停止蓄水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收集的數據,正好可以作為在內陸人口密集區修建水庫的參考。
朱簡烜覺得汪萊說的有道理
像是三峽那種地方,上下游都有大量的人口,修建過程中要大量遷徙居民,根本沒有辦法放開了蓄水。
除非是整個重慶地區都變成湖泊,才能儲備萬億立方米的水。
朱簡烜稍微有點心動。
只是無論怎麼說淹沒的範圍還是太大了,至少是十萬平方公里的平原。
關鍵是淹沒的沒有意義。
黑龍江一年的水量,只能讓水面上漲三到五米,每年消耗的水量也只能是這個數字。
剩下的幾十米深的水,黑龍江幾十年的水量,都會被永遠封存在湖底深處。
就算是為了航運,為了封鎖三江澤河谷,也不需要幾十米水深。
而且封鎖三江澤河谷並不是永久性的任務,最多四五十年之後就不需要這麼做了。
汪萊說的好聽,水庫可以淤田,未來可以排水。
但是按照後世的經驗,這個水庫只要建設成功,水電供應到了周圍的城市中。
除非是工業產能全面衰退,整個國家的用電量開始大規模降低了,否則這種水電站是不可能拆掉的。
就像洪澤湖和高郵湖,他們都是在平原上蓄水成湖,淹沒了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平原。
是在自西向東緩慢傾斜的大平原上,在地勢較低的東部修建了東南西北向的大堤,將水流強行堵在了上游形成的湖面。
都是「地上懸湖」。
如果淮河流域下雨,洪澤湖面積就會迅速擴大。
因為洪澤湖的水非常淺,而且湖底是還是一個緩坡,越靠近西北水域邊沿水就越淺。
就是這樣的平原地上懸湖,古代為了供應漕運的水源,現代為了保障淮河下游的農田灌溉,始終都沒有拆掉的可能性。
盱眙和泗洪兩縣劃給江蘇之前,每次淮河流域出現大規模降雨的時候,安徽和江蘇就會起衝突。
安徽當然想要決堤排水,但是江蘇不會允許這樣淹沒自己的地。
雙方甚至鬧到過兵戎相見的程度。
把盱眙和泗洪劃給江蘇,直接原因不只是為了治理洪澤湖。
更重要是讓安徽跟洪澤湖大堤不挨着,讓安徽沒辦法不管不顧的去炸開洪澤湖大堤。
避免相鄰兩省為了是否泄洪發生直接衝突。
但就算是這樣,安徽遇到內澇的時候,雙方還是會打口水仗。
就這樣都動不了洪澤湖。
所以朱簡烜設立的淮海布政使的時候,就把淮河幹流、洪澤湖、高郵湖這些地方放在了一起。
現在可以方便管理,避免直接衝突,也為未來做好淮河流域的綜合治理做準備。
朱簡烜腦海中閃現了各種各樣的想法之後,又問了個問題:
「有沒有辦法,將淤田的蓄水範圍,與未來的水電站的蓄水範圍分開?
「比如說,三江澤範圍內淤田順便通航,蓄水深度有十幾二十米深度就行了。
「興凱湖平原用於蓄水發電,可以加高到一百多米以上
「這樣在未來時機成熟了,就可以將三江澤的水排空,但是興凱湖可以繼續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