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簡烜對無縫鋼管工藝方向做了引導,然後就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把步槍,拉動槍栓看裏面的結構:
「除了子彈之外,這幾桿槍的性能有什麼明顯區別?」
宋問道站在朱簡烜身邊介紹:
「大王,大家按照您的思路,早期分頭擬定出了十幾種不同的設計。
「經過研討評判之後,排除高度類似的,以及有明顯缺陷的,選出了三種設計方案。
「每一種都做出了三槍樣槍來實際測試,測試結果基本符合設計方向。
「甲型槍的槍機最為堅固,閉鎖也最為緊密,槍口初速最高。
「有效射程也是最遠,範圍能到五百到八百米。
「但是槍機操作不靈活,極限射速相對較慢,應該不到每分鐘二十發。
「乙型槍槍機操作更加靈活,所以射速也是最快的,至少能夠達到每分鐘三十發以上。
「但是槍機不夠堅固,閉鎖也不夠緊密,彈道和射程參數都不如甲型。
「丙型槍單獨設計了機匣,設計了可更換的彈匣。
「根據配套的彈匣的大小,最多可以安裝十六枚子彈,是設計輕型機動火槍時形成的副產品。
「護木分成了前後兩段,相對而言更方便生產。
「但是機匣和彈匣都不容易生產。」
朱簡烜腦子裏面沒有任何步槍的準確圖紙,當初只是提出了栓動擊發槍的設計思路。
最終實際設計都是工匠和弟子們完成的。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當然會形成有明顯差異的設計。
進入決賽圈的這最後三種步槍,相互之間最重要的區別是閉鎖結構不同。
閉鎖更加牢固的操作較慢,閉鎖方便的就不夠堅固。
朱簡烜感覺第一種有點像德國的毛瑟和俄國的莫辛納甘,第二種設計有點像英國的李恩菲爾德。
當然,結構都不一樣,只是特徵有些近似。
至於第三種,朱簡烜也看不出像是哪種步槍,但是卻能看得出這東西的設計超前了。
彈匣這個在後世很常見的設計,在這個時代卻不是很好製造。
在拉大栓的時代,步槍彈匣數量也不重要。
步兵一場戰鬥都未必能打完五發子彈,裝多了子彈會很明顯的浪費資源。
關鍵是這時候的無煙火藥不安全。
朱簡烜考慮了一會兒,在決定選用哪一款作為最終制式步槍之前,又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相同口徑的槍管都是一樣的吧?子彈也都是能夠通用的吧?」
宋問道馬上回答:
「稟大王,槍管是通用的,八毫米的步槍管,陽徑都是七點七毫米,陰徑也都是八毫米。
「子彈也都是通用的,不過甲型步槍理論上可以使用裝藥更多的子彈,未來可以繼續優化裝藥工藝。」
線膛槍有膛線,所以槍管內是凹凸不平的,口徑數據自然也就不只有一個了。
測量相對膛線凸出部分的距離,得到的就是最小直徑,又稱陽線直徑。
測量相對膛線凹陷部分的距離,得到的就是最大直徑,又稱陰線直徑。
子彈的最大直徑,通常與陰線直徑相同。
若是製作工藝較低,可能會把子彈直徑故意做小一點點,以避免使用中發生炸膛事故。
所以一桿槍和對應的子彈放在一起,通常長有兩個甚至三個口徑數據。
平時用來當型號用的數字,可能是這三者中的任何一個,也有可能三個都不是。
因為還有歷史遺留問題、習慣稱呼問題、設計改進問題、單位換算問題、單純擴膛的問題等各種情況
德國毛瑟步槍子彈,早期為標註為7.92×57毫米子彈,後來改叫8毫米了。
但是彈頭實際最大直徑是8.2毫米,98k步槍的槍管陰線直徑也是8.2毫米,而陽線直徑是7.89毫米。
都跟7.92毫米沒有什麼關係了。
反倒是標稱口徑是7.62毫米的莫辛納甘,所用子彈的最大
第一三二章 槍械、口徑、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