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皇帝恩怨
俗語說,「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面站着一位偉大的女人」此話不假.吳帝有了這麼一位深明大義,賢慧聰明,知書達理,漂亮絕世的美人,關鍵時刻當自已的鐵血「哥們」,他再也不英雄氣短了.
&不起破碗破摔,以生殉職,做一個忠孝兩全的小國皇帝也罷.這樣,如果有來世,我還有可能成為君主,因為我沒負天(意),天則不負人矣,蒼天會成全我的思念,我與英後來世還有再結為夫妻的可能.」吳帝想到此,次日上朝議事時步履堅挺,氣宇軒昂地走上大殿.
眾臣早從內侍大臣密不透風的嘴和陰雲密佈的臉上猜到國家有大事發生.古代先哲,思想家孟子曾將皇上的思想作風比作草上的風,風起草哪有不傾倒的道理?意思是上行下效.好在吳帝深知打鐵需要自身硬的道理,已做好視死如歸的準備.
&愛卿,鄰國趙國欲借合併之名吞併我們吳國,各位怎麼看?」皇上開門見山問道.
朝庭上的大臣們乍一聽傻了眼,眼晴個個瞪得像銅鈴,一時語塞,沒了方向感.常言道大樹底下好乘涼.在一個力推仁政的皇帝手下當差真是勿要太愜意呵.此話怎講?列位看官,莫以為一聽到做官愜意就後背冰涼?
在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手下當一官半職,不需要跑官,不需要與商人巨賈為個人私利勾心鬥角,不需要在與女人勾搭時又擔心被情婦們「出賣」,不需要憂慮官場社會黑,不需要假政績,不需要滿口講假話廢話,……只需要你一心替民辦事啦.你說,此官當得愜意勿愜意?
吳帝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雖然他身負天意之重任,但他自已並不清楚前世今生的來龍去脈,他只知道當上了皇帝,是受天之託(天意即民意)來管理黎民百姓,上要對得起蒼天,下要對得起民眾,所以將人民當作自家的親人對待,不論官員和百姓,正事或私事,橋歸橋,路歸路,各司其職,各得其所,所以小國大家庭的日子過得挺舒坦.現在半路殺出程咬金,鄰國趙國要吃掉咱們,朝臣們一片嘆息聲:如何是好呵!
大臣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朝庭上團團轉,有的唉聲嘆氣,有的搖頭晃腦,有的將地磚蹬得咚咚響,似乎小朝庭的末日就在眼前.
吳帝一看此情此景心裏已清楚自已的結局,他作出了願意以個人的進退,甚至生命來換取吳國人民的平安,而不是用全民的抵抗,流血和死亡來維持個人統治的所謂正當性.政治權力的更迭與**是否根絕無關,**是人性的缺憾,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與人類同生共死,無關歷史的所謂前進和倒退,歷史自有不可抗拒的規律.
&位大臣,本皇已決定赴趙國參加趙王的「鴻門宴」,吳帝剛講了第一句,朝庭就像炸開的鍋,群臣紛紛跪下力阻皇帝落入虎口:「大王不能去!」「吾皇那是陷井啊,去了就回不來了!」眾口一詞道.
&去又如何是好?各位愛卿有何高招盡可向本皇道來.」吳帝示意大臣們暢所欲言.
&王可領全國民眾奮起抵抗,反對武力吞併.」
&趙國斷絕一切往來.」
&們也可聯合別的小國或大國,組成一個新的聯盟,共同抵制趙國獨大的趨勢,保持恐怖平衡」……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口上談兵甚是熱烈,也反映出臣民的拳拳愛國心.這些建議在吳王眼裏倒並不是說一無是處,但真正操作起來且不說曠日持久,而且最終能否達到救吳國民眾出火海也不得而知.
&罷罷,」吳帝將手朝下一劈,道:「朕已下定決心,如果用朕的死換取吳國民眾不被殺戮,天下免於戰事,讓老人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站,不至於拋屍荒野,中青年父子不因打仗而骨肉分離,這是人心所向噢.那這也是天意呵,有無不可?天意不可違.」吳帝說完雙手一攤,道:「退朝」.
眾官面面相覷,知道皇上去意已定,難已力攙狂瀾於既倒,被皇上人格魅力所振憾的眾官員齊聲高呼道:「吳帝功高蓋世,吳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列位看官,接下來發生的事大家想必都能猜到,趙王將吳國統一到趙國的版圖,吳帝不願稱臣,也恥於與趙皇為親,被流放到邊境.不久塞外的千古荒原上多了一個墳塋.在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們口口傳誦一位中原皇帝為避免人民無
第 四 章 皇 帝 恩 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