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內眾多作家交頭接耳,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不大,但匯聚在一起卻在會場上空形成了一股聲場,擾亂着大家的聽覺。
「尋根文學?這個說法好啊!尋找我們文學的根,尋找我們文化的根,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才能重拾信心。」
「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嘿呦,怎麼說起來,好像都跟林朝陽有點關係?」
有人突然說了這麼一句,引來了身邊其他人的側目。
大家仔細一想,好像還真是這樣。
1978年,林朝陽以一篇《牧馬人》橫空出世,在彼時方興未艾的「傷痕文學」頭上狠狠的澆了一盆油,讓這股文學潮流的火燒的越發旺盛,《牧馬人》也因此成為了傷痕文學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1979年,林朝陽寫了一篇《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無意間摻合進了「惜春派」與「偏佐派」的大討論中。
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反思文學」這一概念很快被文學界所接受,並且迅速取代了「傷痕文學」,成為了當時最時髦的文學流派。
如今,林朝陽又提出了「尋根文學」這個概念,雖然「尋根文學」這個說法是李拓提出來的,但誰也不會認為這是他的功勞,大家都把這個功勞歸到了林朝陽的身上。
一位作家,在短短几年時間裏接連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文學概念,這體現的不僅是林朝陽在創作上的深刻感悟,更是他對於文學理論的深刻認識。
在場眾人不禁嘆服。
「傷痕、反思、尋根」
張煒嘴裏喃喃念叨着這三個詞彙,心中慢慢的升出幾分明悟來。
這三種文學概念的傳播與傳承,不恰好就是這些年來社會變遷和文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嗎?
傷痕文學是對人道洪流歇斯底里的控訴,因為那個時候人道洪流剛剛結束,人們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
過了幾年,反思文學出現,那是因為人們過了宣洩的階段,需要對於過去進行反思和總結。
現在,林朝陽又提出了尋根文學這個概念,是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人道洪流給人民造成的傷害已經逐漸成為過去,現在這個社會需要重拾那些被我們丟掉的文化。
想通了這三種文學概念之間的關聯,張煒看向林朝陽的眼神中迸發出閃亮的光芒。
這樣連貫又豐富的理論,絕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參悟出來的,恐怕朝陽同志早已經醞釀多年了吧?
會場內因着「尋根文學」這個概念的浮出水面而變得嘈雜喧囂,作家們興奮的互相交頭接耳,互相討論爭辯,樂此不疲。
李拓此時也充滿了激動,張羅道:「我覺得我們應該讓朝陽把今天的發言整理出來,發表到雜誌上,讓更多的文學創作者和讀者看到。」
他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人高聲附和。
「說的沒錯!」
「言之有理。」
眾人齊聲要求林朝陽將發言整理出來,面對着眾志成城,林朝陽也不能推脫,乾脆的答應了下來。
那邊李拓又聚集了幾個人,這幾位都是自稱聽了林朝陽的發言深有感悟的,也想藉此機會將自己的感悟都寫下來,共襄盛舉。
作家們亢奮、激動、熱血沸騰,內心充滿了見證和參與歷史的自豪與激動,整個宴會廳內如同炙熱的火爐,充滿了躁動、昂揚的氣氛。
章光年默默的站在一旁,看着這些大部分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下的作家。
不知為什麼,心中對於林朝陽的埋怨漸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欣慰與喜悅。
看着被人群簇擁着的林朝陽,他的嘴角不自覺的露出笑容。
他們這代人確實是老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今天晚上的非正式會議進行了一個小時,時間並不長,可作家們的喧鬧卻持續到了深夜。
到第二天開會的時候,林朝陽打着哈欠出現在會場,章光年見他這副樣子,忍不住酸溜溜的說了一句:
「年輕人一大清早的就這麼萎靡不振可不行啊!」
「昨晚熬夜寫了點東西。」
章光年知道林朝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