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城大火沖天。
騰空而起的黑煙如同一條巨龍,若不是周遭皆是叢山峻岭,恐怕幾十里外的清軍都能看到。
城中清兵基本肅清,狗剩帶人找到了滿洲八旗兵遺留在興山的三千匹戰馬。
不過不是在城中發現,而是在城東一個叫胡家棚子的地方。
大約五六里地。
可能是因為興山城中沒有地方容納這些戰馬緣故。
得知此事,王五立即讓老順軍出身的許德義帶500人前往胡家棚駐守,另讓前番反正的降將王勝明帶人統計各部會騎馬的士兵人數,以便編練明軍的第一支騎兵。
突出大山後,部隊的機動力是王五最關心的事,能有一支與清軍正面作戰的騎兵部隊更是他做夢都想的事。
眼下湖廣清軍主力都聚集在茅麓山,其餘地區駐防清軍兵力有限,只要戰略得當,不強攻硬拼去啃城池,突圍的明軍是有可能將湖廣攪得天翻地覆,從而把包圍根據地的清軍調出來。
命人放火焚燒囤積在興山城中的清軍糧食,也是為這個戰略配合。
沒了糧食,又有明軍兵臨武昌,看他董學禮還怎麼在茅麓山守着。
曹迪威建議暫時不突圍,就在興山城守一段時間,他認為這樣的話湖廣方面那六七萬清軍就會陷入斷糧危機。
再與三位老帥配合的話,弄不好能再現兩年前重創湖廣清軍的大捷。
王五沒有採納這個提議。
因為,他守不住興山城。
一來興山只是座小縣城,面積不大,幾萬清軍強攻的話,憑他手頭這點兵力根本守不住。
二來清軍可以從北線、西線的陝西、四川獲得一定軍糧補給,即便缺糧嚴重,也不致於自崩。
三來他在興山呆的時間越久,突圍的機會就會越渺茫。
畢竟大山外面的清軍留守兵馬不可能不發覺興山有變,一旦他們在興山東邊構築防線,明軍就依舊是被包圍的下場。
突圍去武昌的戰略不變。
有件事王五很意外,就是明軍破城後竟有上千民夫自發組織起來幫助明軍搜剿對付綠營兵。
不少躲在民宅中的綠營兵就是被民夫搜出來的。
很多當時就被民夫用扁擔打死。
此外,一對名為王恩泰、王恩來的兄弟竟組織幾百民夫將北門的數百營兵給打敗,且還俘虜了安陸營參將汪衡水。
此事讓王五大為奇怪,不知民夫哪來膽子的。
遂派人將王氏兄弟找來,問他們為何要幫明軍對付清軍。
王氏兄弟的答覆很簡單。
就是被徵發的民夫根本不被清軍當作人,十個離家來挑夫的青壯得有五個死在夔東。
「自服西山役來,百姓苦不堪言,在家官府逼糧,賣牛賣兒女,有的人家交了官糧全家餓死,出夫則兩人回一個」
大哥王恩泰泣不成聲述說清廷對百姓的惡政,又言各地民夫早就對清廷不滿了,光他聽聞民夫起事就有十幾樁,鬧的最嚴重的還在總督大人眼皮底下的大冶縣。
這個情報讓王五眼前一亮,如果湖廣境內有多地發生民夫起事,那麼湖廣總督張長庚必然是忙於撲火。
他率領明軍於此時破圍而出,說不得能讓愈演越烈的民夫起事為之擴大,形成一股風潮。
那樣一來就算董學禮不甘解圍,張長庚也得火燒眉毛催他回師救援了。
「我等做了殺頭的事官府那邊必定容不下我等」
王氏兄弟二人願帶領隨他們起事的民夫兄弟追隨王五抗清。
王五自是同意,這些主動起來殺清軍的民夫意志力要比降兵、俘虜要好的多。
雖戰鬥力不行,但誰又天生會打仗呢。
但要兄弟二人注意一件事,就是要城中幾千民夫自願加入明軍,絕不能強迫。
又吩咐對不願加入明軍的民夫絕對不能為難,發給他們糧食和盤纏使其自歸。
王恩泰兄弟自是滿口答應,歡天喜地去向同鄉們傳達明軍大將軍的意思。
一眾滿洲高級俘虜進入興山城後,就被眼前景
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賊勿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