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城,四川總督行轅駐地。
自去年堅守巫山並大敗李來亨、劉體純指揮的明軍西犯後,四川總督李國英積勞成疾,以致不能親督諸將參與三省會剿茅麓山李來亨部,只能將四川綠營盡數交予提督鄭蛟麟指揮。
對此,李國英部下中軍副將劉漢臣提醒總督大人,稱鄭蛟麟出自吳三桂藩下,爾今朝廷懼怕吳三桂造反,故若將四川綠營兵馬盡數交於鄭指揮,他日吳三桂真造反,四川綠營恐在鄭蛟麟帶領下響應吳三桂。
如此,川省必為吳三桂所有,屆時吳軍即可出川攻佔漢中,兵鋒直指西安。
西北震動,華北亦震動!
真是一言成,日後吳三桂起兵之時,確是鄭蛟麟率先響應,四川全省未經一戰即歸吳三桂所有。
清廷令多鐸之子洞鄂統滿州兵前往平叛,可洞鄂同滿州八旗兵畏戰不前,蜷縮在西安壓根不敢與叛軍交戰。
若不是王輔臣瞻前顧後錯失良機,清廷又見滿人不能用,及時啟用趙良棟、張勇、王進寶等西北漢將,天下早不為清所有。
隻眼下,誰能知後來事。
劉漢臣是旗人出身,對大清忠心耿耿,出於大局考慮,自是不希望吳三桂的人控制四川綠營。
李國英聽後卻只苦笑一聲,既未對流言吳三桂可能造反一事做出回應,也未收回鄭蛟麟的兵權。
劉漢臣大為不解,同僚成都總兵曹純忠為其解惑:「若朝廷真忌平西王會反,總督大人亦在猜忌之中。」
原因是吳三桂能有今天,全賴總督也。
清廷對吳三桂的猜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早在甲申年吳三桂引大清軍入關後即已現苗頭。
當年吳三桂率部替清廷平定山東,又隨英親王阿濟格征戰李自成。
然而不到一年,吳三桂就被清廷從前線調回,命其率所部關寧軍出鎮錦州。
如此安排,目的是什麼,吳三桂心中有數,天下人心中也有數。
被清廷提防的吳三桂再也不提什麼「復君父之仇」,而是望風轉舵,稱崇禎為「故主」,反覆表白自己「矢忠新朝」。
就這麼在錦州閒置了三年後,關內綠營突然大量反正叛清,西北也是烽煙四起,大清江山眼看岌岌可危時,無兵可用的清廷這才重新想起吳三桂,調其與八旗將領李國翰同鎮漢中,剿殺西北地區的抗清義軍餘部。
得到機會的吳三桂自是好生珍惜,也很想替大清出把子力氣,沒想到西北剛剛平定,清廷又卸磨殺驢再度閒置吳三桂。
雖仍讓其領軍駐於漢中,但一切均須聽從定西將軍李國翰的命令。
未得清廷允許,吳三桂更是不能出漢中一步。
相當於變相軟禁。
一禁又是四年。
直到大西軍橫空出世,清軍於西南、中南戰場全面潰敗,不得已清廷只好再次啟用吳三桂。
但這次啟用吳三桂不是清廷主動,而是被動。
是時任四川巡撫的李國英連續上書請求清廷派吳三桂領軍入川!
這才有了後來的平西王,有了如今永鎮雲南的平西藩。
簡言之,四川總督李國英不僅是吳三桂的「恩人」,更是其「貴人」。
因而現在若說吳三桂會反,那李國英如何自處?
清廷又如何看他?
當年要不是他為吳三桂作保,清廷能讓吳三桂一路坐大,被迫封他為親王麼。
此中內情,李國英心知肚明。
吳三桂會不會反,他真不確定,但有件事他很確定,那就是他命不久矣。
曾為明朝左良玉麾下總兵的他,如今已經六十五歲,這個年紀的老人多是風燭殘年,況征戰數十年一身傷病呢。
郎中對總督大人的病情也是說的很明白,就是積勞成疾,藥物難以調理,只能通過靜養延緩。
雖郎中說的好,只要好生調養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李國英卻一肚子數,就他這身子最多撐個一兩年就了不起。
因此吳三桂反與不反,與他關係都不大。
大有我死之後,任它洪水滔天的意
第一百三十四章 鼎之輕重,尚未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