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觀測作戰效果,一直都是超視距反炮兵作戰的難題。
在發起反炮兵作戰後,攻擊方一般很難確定剛才的炮擊效果,甚至不能確定剛才的炮擊是否打在敵人陣地上,因此一般都是打完一輪就會停下,以免浪費己方的彈藥。
正常情況下,發起方此時只能被動的等待敵人的下一輪炮擊,進而從敵方的火炮密度等情況,預估己方的上一輪攻擊效果,然後再次發起新一輪反炮兵作戰。
周而復始。
這種你來我往的炮兵互射,一直是二戰乃至21世紀初期最常見的炮戰模式,無論是歐洲戰場、抗美援朝戰場等等,莫不如是。直到最終有一方的火炮完全消耗殆盡,或者損失過大不得不撤出戰場。
當然,後面炮偵雷達的出現,讓反炮兵作戰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升,逼迫着炮兵們把打擊時間縮短到五分鐘甚至三分鐘以內,自動火炮打了就跑成為了後世炮兵們的主流作戰方式。
不過,如今的獨立支隊反炮兵作戰稍稍有所不同。雖然目前獨立支隊無法觀測到反炮兵作戰效果,但張雲的繳獲加成系統,卻具有實時反饋繳獲加成信息的功能。
在山體工事裏的72門火炮分成四組並向着敵方炮兵陣地後,張雲那裏就不停的在刷新繳獲加成信息。
「擊斃鬼子關東軍野炮兵聯隊炮兵3人,繳獲加成三八改式野戰炮0.4門、炮彈5發」
「擊斃鬼子關東軍野炮兵聯隊炮兵2人,繳獲加成三八改式野戰炮0.2門、炮彈6發」」
「」
結合4組火炮齊射時間的些許差異,對照繳獲加成系統的實時繳獲信息刷新時間,一直在旁觀孔捷、王大川等人指揮的張雲,立即就判斷出其中兩組火炮已經覆蓋了鬼子的火炮陣地,對鬼子炮兵進行了殺傷。
雖然可能因為鬼子在炮兵陣地周圍構築了掩體,使得炮彈殺傷數據不大,但只要能夠精準命中,那這兩處鬼子炮兵陣地距離完全摧毀也就不遠了。
於是,一直觀摩的張雲稍稍插手了一下指揮,命令這兩組炮兵繼續對着剛才目標及周邊繼續開炮,繼續打了十多輪炮彈,直到繳獲信息流不再刷新。
根據繳獲加成信息判斷,第一輪反炮兵作戰,命中鬼子炮兵陣地兩處,摧毀火炮12門。
獨立支隊猛烈的反炮兵作戰炮火,以及己方兩處被摧毀的炮兵陣地,立即讓鬼子炮兵們警覺和恐慌起來。
根據霍州攻防戰的作戰經驗,鬼子們已經知道對面的獨立支隊配置了炮聲偵測站並掌握了專業的炮聲偵測技術,但鬼子炮兵們怎麼也沒有料到己方僅僅炮擊了十多分鐘,竟然就已經被對手定位了兩處陣地。
由於無法判斷對面的獨立支隊到底通過炮聲偵測定位了哪些火炮陣地,後續還會不會繼續反炮兵作戰,鬼子炮兵們不得不組織所有參戰炮兵儘快進行一次陣地轉移,對前線的攻擊不得不中止。
隨後,落在獨立支隊前線的炮彈立即就稀疏了起來。
大概半個小時後,完成陣地轉移的鬼子炮兵再次發起了對獨立支隊前線的炮擊。
理所當然的,獨立支隊隨即開展了炮聲偵測並開展了猛烈反炮兵作戰,再次成功摧毀一處陣地,擊毀鬼子九四式山炮6門,擊斃鬼子炮兵70餘人
負責指揮炮兵作戰的老鬼子心疼的直抽抽,但奈何高空偵察機此時並未完成偵察,仍然需要繼續引誘獨立支隊開炮,只能硬着頭皮再次進行陣地轉移,隨後又來了一輪炮擊,結果再次被獨立支隊反炮兵作戰吃掉了一個野炮陣地。
不過,鬼子炮兵們自然不是笨蛋,很快就在連續損失中摸清了獨立支隊炮聲偵測的規律和弱點。
總體來說,炮聲偵測技術雖然在這個時代屬於絕對的黑科技,但奈何沒有先進計算機火控系統等設備支持,大量計算需要人工進行。哪怕獨立支隊的炮兵參謀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但從偵測到炮聲,到精準定位火炮陣地,最順利的情況下也要十分鐘左右,一般需要15-20分鐘。
這就給了鬼子從容轉移陣地的時間。
因此,後續鬼子炮兵們此時也學精了,每次火炮打擊僅僅持續三兩分鐘,然後就組織陣地轉移,根本就
第629章 忻口之戰·決勝(送死)突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