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趙術曾經翻看過王族的典籍,對於楚國有很多的了解,更何況他的老師是李斯。
而李斯雖然是大秦的長史,但是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楚人。
曾經在上蔡擔任楚吏。
對於楚國的了解,遠在昌平君這些楚國公子之上。
他記得李斯曾經對於他講過,楚國擴張方式與中原以征戰吞併不同。
由於南方太大,而且叢林密佈,又有高山阻礙。
這就導致楚國的征服吞併方式是迫使相鄰部族臣服的軟擴張。
這是一種大體上的一種力量的整合,一種領土的兼併,一種文明融合。
正因為如此,楚國是允許臣服部族繼續在自己原有的土地上大體以原有方式自治自立地生存。
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封邑武裝,且楚王不能任意奪其封邑。
這就導致整個春秋戰國之世,擁有廣袤土地的楚國,從未真正意義上強大過。
戰國之世,初期以魏國為超強。
中期除秦國一直處於上升狀態之外,齊國、趙國、燕國都曾經穩定強大過一個階段。
甚至韓國,也曾經在韓昭侯申不害變法時期迅速崛起。
但是,在整個戰國時期,唯獨楚國乏力不振。
在當時,楚國最好的狀態,便是虛領了幾次合縱抗秦的縱約長。
甚至於在最差的時候,則是連楚王都被大秦昭襄王囚禁起來,最後慘死他鄉。
趙術心裏清楚,楚國之所以會如此,其中最大的根源便在楚國貴族分治,始終無法聚合國力。
但是,這樣的楚國,卻在它的最後歲月,爆發出了最璀璨的一面。
在大秦滅國的過程中,那怕是軍隊最為強大的趙國,在與大秦交鋒中也未能有一場足以令人稱道的勝仗。
然而,楚國在它最後歲月的種種努力下,在亡國滅種的脅迫下被激發到了最大限度。
在滅亡的危機下,楚國權貴對於王權的種種掣肘減至最小,聚合之力增至最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讓楚國最後敗的最為慘烈。
大秦銳士六十萬南下,一舉將楚國殲滅。
但是,巍巍大秦,最後在歷史上也滅亡在了楚人手中。
正因為如此,趙術才將楚國稱之為文明,而不是一個國家。
它有着一個國家所沒有的內涵!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滅楚,就必須要準備周全。
要不然,歷史上發生的那一幕,將會重演。
華夏廣袤難治,大半的土地在南疆之地。
南疆不治,則意味着華夏不治。
楚國雖然土地廣袤,但是其富庶之地始終在江淮之間。
數十年間,楚國都城更是由郢壽北遷陳城,又由陳城南遷郢壽。
這導致楚國之民眾、財富、軍力,俱只在江北淮南之間。
如今之江南,所謂嶺南,盡皆荒僻不毛之地;南楚百越部族零散山居,各守城邑,全無聚集大軍之力。
目光在地圖上轉動,這一刻,趙術眼中浮現一抹光亮。
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希望。
一旦大秦南下滅楚,只需要兵分三路。
一路從江東吳地南下,一路從洞庭郡南下,一路從湘水南下。
這樣一來,大秦一舉不光滅了楚國,甚至於可以南下佔據五嶺之地。
一念至此,趙術的手指落在了五嶺之上。
五嶺之地,這是華夏中間的一片連綿大山。
這片大山起自湘水之南,自西北走向東南海邊,依次為:台嶺、騎田嶺、都龐嶺、萌諸嶺、越嶺。
只要扼守這道五嶺山地,便可卡斷南北華夏!
一念至此,趙術眼中滿是激動,他看到了一個機會,一舉蕩平楚國與百越的機會。
而且,這個機會,他完全可以抓住。
一旦抓住,就等於挽救了四十萬大秦銳士的生命。
一想到這裏,趙術不由得激動了,他一定要做到這一點,勸說秦王政以及李斯
第412章 姚賈上門,滅楚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