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台積電工作了這麼久,你完全可以以涉及大量商業機密為由,通過起訴來威脅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我也會讓有關方面配合你,他們的家還在4v,他們家人朋友還在這裏,不可能永遠呆在華國。
立法院會配合我們出台一項關於尖端產業的法案,這項法案會從簽證層面對他們加入華國的半導體企業加以阻撓。」
為了儘可能得到台積電的所有精華部分,同時不讓台積電的資深工程師們跑到大陸去加快華國的半導體產業進展。
聯邦開始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手段了。
像這種在之前不會用的招數,現在都開始用起來。
在雙方博弈過程中,就是存在着這樣的矛盾之處,龐大的體系對聯邦來說是助力的同時也是負擔。
有人看到了維持這個龐大體系需要付出太多太多代價,各類組織、遍佈全球的基地、各類資助等等,這些都是巨大的負擔。
有的人想把這些負擔一個接一個的砍掉,聯邦只需要專注聯邦自身的利益,為什麼要承擔這麼多不屬於他們的義務?
然而這也是巨大的助力,意味着聯邦的工具庫有太多太多的工具可以掏出來使用,隨隨便便一招就能夠搞的你很難受。
聯邦怎麼明里暗裏對付歐盟,歐盟在關鍵問題上至少是騎牆態度,這都是因為過去馬歇爾計劃對整個歐洲重建的巨大幫助。
當然對於志在追趕的華國來說,他們可以呆在這套建好的規則里儘可能給自己牟利,甚至把老大的稅給截流一部分。
這有點類似明末藩鎮靠着明朝治理體系養自己的私軍一樣。
但要想取得最終勝利,還是得入關,不入關終究是邊患。
最終在4v的幫助下,堅定選擇去大陸的是少數中的少數,佔比連百分之二十都不到。
然後有一部分選擇跳槽去聯電、耀華、華邦電這些本島的半導體企業。
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去阿美利肯,哪怕前路未卜、命途難料。
「我們依然能夠保持如此完整的一支隊伍不是嗎?
這都是厄休拉的功勞,不是嗎?」彼得邦菲,台積電另外一位董事,前英格蘭電信的CEO。
台積電的董事名單里有各路歐美資本的外國面孔,因此它代表的是全球利益,而不是4v利益。
除了4v本土資本外,其他資本老早就想把台積電給搬走了。
對他們而言,搬到聯邦去除了運營成本將上升,再無別的壞處,穩定性會大幅上升。
和穩定性相比,運營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彼得在幾次高管會議上,感受到了秦永沛和厄休拉之間的矛盾,因此他來做說客來了,試圖緩和二人的關係。
秦永沛內心苦悶,因為在他看來,這種不尊重工程師、帶有強迫性質的做法壓根不符合台積電的傳統,「厄休拉的行為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
他帶來的是暫時的穩定,摧毀的是台積電優待工程師的傳統文化。
我們哪怕在和三星、英特爾競爭的年代,我們都不會這麼對待工程師。」
彼得困惑道:「是嗎?梁的事情怎麼和你說的不同呢?」
他指的是梁孟松被台積電追着咬一事。
「那是高層鬥爭,不是針對工程師那麼簡單,他某種意義上是站隊失敗。
你知道在台積電,這種失敗很致命。
彼得的行為是針對所有的工程師,他剝奪了他們的自由,中間伴隨着威脅、恐嚇。
這可不是好現象。」
彼得不在乎,在他看來台積電的要義就是盈利、分紅、維持股價上漲,下面工程師的死活?這不重要。
華爾街對台積電先進制程全部搬遷至阿美利肯本土一事表達了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