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空間站建造經驗的無非阿美利肯、大毛和華國。
除了華國在最近這幾年造了空間站外,阿美利肯和大毛髮射空間站都是五十年前啟動的項目了。
過於久遠,當時的技術和現在的技術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幫助下,完全可以走出一條新路。
陳元光不否認這一點,因為不僅僅是新的技術,還包括未來時空這一外掛,這對他來說不是多難做到的事情。
在四百年後,人類的太空採礦基地都設在了金星軌道上。
「在我看來,我們應該採取高度模塊化的建造模式。
就跟搭積木一樣,先發射最基礎的一些模塊上去,這些模塊裏面除了結構系統、電源和供配電系統、通信系統等外,我們還可以加兩個模塊進去。
3D打印和外機械臂。」克里斯話音剛落,陳元光眼前一亮,大佬就是大佬,提出的建議和未來某個時期的空間站在構思上幾乎一模一樣。
「這聽上去也許有些不可思議,我想說的並不是像MaxSpace的計劃那樣,用3D打印技術去迅速擴展模塊。
萊特,你聽過MaxSpace的商業計劃嗎?」
陳元光搖頭:「沒有。」
克里斯沒有感到意外,他覺得聽過才不正常,對方畢竟遠離矽谷,很難了解矽谷的商業航天最新動向。
畢竟MaxSpace的計劃是去年上半年才被提出來的。
「MaxSpace是一家矽谷的商業航天公司,他們寄希望於通過3D打印,在地球上將材料進行封裝,然後運輸到空間站,空間站的設備負責將它進行解壓。
然後它就會像充氣一樣,從一個1立方米的小模塊擴充成5立方米的大模塊。
他們寄希望於一種全新的高密度纖維材料。」
陳元光聽完後很快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這樣做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射大量的模塊上太空。
畢竟現在在大運載量的可回收火箭作用下,運載成本降到了很低的程度,空間站模塊的體積反而成為了新的問題。
但他們這樣做,如何去約束材料按照他們想要的效果去膨脹呢?
更重要的是安全,它既然會膨脹,意味着會有壓力,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爆炸又該如何解決?」
克里斯點頭:「沒錯,這就是他們現在要克服的技術問題。
所以他們去年在貝索斯舉辦的火星會議上進行了技術展示,試圖從貝索斯身上拉來投資。
我說MaxSpace並不是想說我們要和他們一樣採取同樣的策略,而是想說在空間站上加3D打印設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已經有人在嘗試做。
MaxSpace甚至在國際空間站上做過一些測試工作。」
陳元光大概知道克里斯為什麼這麼說,「克里斯,即便沒人做過,我們也能做。
你要明白,我和華國航天局之間沒有任何隸屬關係,光甲航天完全是按照我的個人意志在運作,它不用對任何人負責。
所以,我們不需要做一些可行性的論證,你說的再激進,沒有任何機構做過,我也會和你討論可行性。
只要理論上可行,並且它確實有着獨特優勢,哪怕中間有再多技術難點要克服,我都會想辦法。
我們是商業機構,追求的是效果,而不是穩定。」
陳元光擔心克里斯以為光甲航天和SpaceX一樣,和本國的航天機構有着極深的關係。
作為資深業內人士,克里斯對華國航天的行事風格很清楚,一字:穩。
陳元光以為對方基於這樣的邏輯,所以要先找一些案例來增加他所說方案的可靠性。
克里斯點頭:「我明白了,也對,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在可回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