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歲月道果開始成聖正文卷第七十六章文章初成文碑動,落筆劍氣滿乾坤【求月票】雨落楸坪鴛鴦瓦,點點輕音伴自來。
料峭春風裹挾寒意,於簡單的號舍內吹拂,讓人身軀不由籠罩一抹冰涼,雞皮疙瘩泛起。
初步閱卷,安樂對於此次春闈的第一場考題已經有了些許的把握,但是,那最後一道題,卻是讓他眉頭不由蹙起。
北伐與否這個問題,竟是出現在了春闈考題中,考生答此題,答的非是題,甚至可說是一個立場的表明。
「秦相統考,此題莫不是那秦相出的題吧。」
安樂輕笑一聲,搖了搖頭,對此大抵也是猜了個七七八八。
腦海中慢慢將這道題的思路給甩個乾淨,實際上,對於安樂而言,這題的答案,幾乎是呼之欲出。
而這答案,定然是不會受出題人的欣賞,乃至會被出題人打個零分皆有可能。
因此,安樂需要從其他地方將該拿的分數俱數取得,這是最保險的做法,在丟棄一道大題的情況下,其他分數皆到手,才能穩穩的衝上甲榜進士列。
磨好墨,安樂持狼毫蘸筆,開始於卷題上做題。
或許是因為修行的緣故,記憶力提升許多,讀過的書俱是印刻在腦海中,不管是這具身體原本的讀書記憶,或是穿越而來的讀書記憶,俱是浮湧上心頭。
染墨狼毫,在雪白的紙上書寫,沙沙輕聲回想,像是人在沙漠中拖曳着腿腳行走,勾勒與留下各種各樣的痕跡。
春闈第一場,考的內容很繁雜,禮言、聖語、行經、妖論等等書籍內容,俱是出題範圍。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魏魏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例如此題,便出自聖語中的名段,出題自是中規中矩,屬於送分題,安樂稍稍思索,便捋清其表達的意思:聖賢太偉大,人民都想不出詞來讚美他,功績也太過卓越了,猶如光芒照射四方。
答題時自是要先頌揚先古聖賢的教育之功,點名聖賢都做了哪些利於民的事,又用了哪些賢能,隨後表達自己的決心,要學聖賢做利民之事,為人民作大事業等等。
這樣的題其實很多,主要還是看審題。
例如有一題,題目甚是簡單:「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這是出自行經中的一道題,就需要細細審題,看似簡單的題,其實破題點卻是彎彎繞繞頗為複雜,水能灌溉,火能烹飪,金能切割,木能興作,土能種植,谷能養育,其為六府,乃天地自然誕生以孕育萬物生靈。
故又得思路,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聖賢之政便是要幫民眾將六府處理好,安排好,得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便為惟修,以此破題後,自然就很好作答了。
安樂磨墨蘸筆,在捲紙上書寫,他用的不是板橋體,而是正兒個工整和清晰。
卷面分這種東西,還是頗為重要的。
每一道題目實際上皆是出題人對考生的考校,暗中較勁的過程,甚至暗藏着出題人的小心思。
有很多題目出題人只摘取了其,乃至默誦出全文,很容易答偏。
例如一題為曰:「賦得士先器識,得文字。」
此題就極其陰險,隱藏了後半段的題干,原句乃為「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若不知全句,很有可能便答偏了方向,給考官落得一個審題不清的印象。
做題便是一個勾心鬥角的過程,不過,以安樂如今的心神強度,倒是並未感覺多有吃力。
眉心泥丸宮中,劍爐蘊藏劍氣鏗鏘。
心神甚至在一次次做題過程中,緩緩壯大,做題亦是養神,甚至,有書墨之氣瀰漫,被腰間墨池汲取。
墨池乃書香之劍,畫中有香,書中有香,皆可養墨池品秩。
不知不覺,時間如指間沙般流逝。
第七十六章 文章初成文碑動,落筆劍氣滿乾坤【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