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一聲炮響,試圖偷襲入城的倭寇被密匝匝的彈雨掃的七零八落,緊跟着城中喊殺震天,早已蓄勢以待的明軍傾巢而出,迅速在城門外空曠地場地上布成了密集進攻、完全放棄後防線的魚鱗陣。
後面城門「砰」地一聲合上了,緊接着鐵鏈吱悠悠一陣響,吊橋慢慢升了起來。
白重贊居於陣中,凜然大喝道:「奉欽差大臣督撫六省軍務剿倭總督楊凌楊大人命,盡殲前方倭寇倭寇不淨、城門不開,生死勝負皆在此一戰。楊大人片刻功夫就會領軍回援,將士們,給我沖」
白重贊帶出八千人,城中還留下七千兵馬守城,縱然全軍被滅,也足以支撐到楊凌回援。但是如果大軍堅守城池,靜待楊凌趕回再出兵,儘管可以減少傷亡,利用城牆和大炮更多地殺傷倭寇,可是楊凌回軍時與城中守軍不能儘快合圍,倭寇就有趁機突圍逃走之虞。
而且楊凌使這背城一戰,令白重贊搶先出兵,更主要的目的是激起全軍不畏戰的決心。那時的軍隊,既沒有能絕對穿透板甲的兵器,也沒有能絕對抵禦火銃的盔甲;既沒有必能攻破堅城的大炮,也沒有能夠完全抵禦炮火的防炮要塞。
可以說兩軍對壘導致雙方巨大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士氣,此外才是雙方曰常訓練的強度和將領的指揮領力。明軍屢戰屢敗,甚至鬧出數千兵被百十個倭寇攆得雞飛狗跳的局面,並不是武器和武力差距太大,而是軍隊根本沒有鬥志。
楊凌現在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軍費去支撐他重新招募士兵,來替代這支已經腐朽的軍隊,就唯有使出狠招,期盼他們能有鳳凰涅磐的表現。
一種結構如果不能從內部打破,又不能用另一種模式替代,那就只能指望外部的力量來促使它的改變了。
前方的倭寇開始從暗處冒出頭來,明軍後無退路,前有倭兵,經過短暫的驚慌,他們終於明白到:眼下已沒有可以讓他們逃跑的選擇,要想活着,就只有和眼前的倭寇拼命。
楊凌的軍令早已傳回,連坐軍法使士兵之間互相牽制,沒有人敢先露出向兩翼逃命的意向,而且執法隊已經悄然布向兩翼。
魚鱗陣形適於密集攻擊,最大的缺點是只需少量奇兵自後突襲,就可以將陣形破壞,但是明軍現在後邊是堅固的城牆,根本無需擔心後防。
而且長短、遠近兵器搭配的密集陣形,可以相互拱衛,對於軍心士氣具有穩定作用,短暫的搔動後,魚鱗陣終於穩定下來,在將校的督促下迎向倭寇。先是猶疑的、小步伐的行進,隨着倭寇越逼越近,無路可退的明軍終於紅了眼睛,嘶吼咒罵着撲了上去。
恐懼達到極致就會產生瘋狂破壞的和勇氣,楊凌的心理學總算有了用武之地,極度恐懼的明軍終於爆發了,他們吶喊的聲音尖尖的,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但是舉止和動作卻變的比最勇敢的士兵還要瘋狂:殺只有殺了眼前這些人,我才能活命
「嗚~」滲人的一聲低吟,排布在中軍的箭手較足了兩膀之力,射出了第一排箭矢,從瘋狂前沖的明軍頭頂飛了過去,「噗,噗,噗」連串沉悶的輕響,那是箭鏃射入的聲音。
明軍箭輕,但倭寇大多沒有鎧甲,雖不致命的箭矢卻令受傷的倭寇一個個踉蹌摔倒在地。在這樣雜亂無章的衝擊陣形中,摔倒就意味着死亡,止不住步伐的倭寇迅即將他們踏在腳下。
「砰砰砰」火銃兵只放了一槍就停住了身子,閃到一片片魚鱗縫隙間,以免阻礙大軍前沖,與此同時,一大片短杆標槍被士兵們借着助跑之勢猛擲出去。
急速前沖的倭寇猶如雨打殘荷一般,看得乃美正智一陣心疼,這些都是他最心腹的士兵啊,他萬萬沒有想到明軍沒有中計,而且竟有勇氣衝出城來尋他一戰,眼下也唯有一戰了。他堅信一旦短兵相接,他的士卒絕非明軍可以抵抗的,明軍背城一戰鼓起的勇氣會因為殘酷的殺戳而煙消雲散。
兵刃相交,響聲密如驟雨,雙方終於掩殺在一起,一時血雨紛飛楊凌比預計的時間晚到了一刻。
茶山上埋伏的倭寇有一千人,論單兵戰力也
0259 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