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板垣征四郎的電報之後,西尾壽造深感茲事體大,立刻召開了閣僚會議。
跟任何國家、任何軍隊一樣,當華中派譴軍參謀長河邊正三介紹完戰況之後,與會的閣僚立刻分成兩派,陷入激烈爭吵。
一派力挺板垣征四郎的計劃,認為應該繼續加緊進攻,對武漢形成壓迫態勢,這一派以少壯軍官為主體,他們堅持認為,日軍眼下雖然十分困難,但是國民軍更加困難,所以只要堅持下去,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日軍。
然而,另外一派卻認為應該放棄,應該果斷命令第三、第一零一師團向東突圍,然後命令正沿着長江南岸往富池口方向進攻的第十六、第一零六師團轉身向西,前往咸寧方向接應第三師團、第一零一師團。
兩派意見爭執不下時,第二軍司令官東久邇捻彥卻出人意料的請戰,請求西尾壽造允許他空降到大別山北麓戰場,率領第二軍之第九、第十三師團,前出信陽,從右翼截斷武漢通關中的陸上通道,給予國民軍致命一擊!
東久邇捻彥甚至於願意立下軍令狀,此去若是不勝,便甘願伏軍法!
東久邇捻彥的出人意料的表態,使得少壯派的意見最終獲得了上風,也促使西尾壽造下定了決心,破釜沉舟與國民軍一戰!
於是,西尾壽造便ding着壓力恢復了東久邇捻彥的第二軍司令官權限,並命令他立刻搭乘長程轟炸機空降到大別山北麓戰場。
東久邇捻彥搭乘的長程轟炸機,天沒亮就從南京紫苑機場起飛,經過兩個半小時的飛行之後飛臨固始縣城上空,這個時候,第二軍所屬之第九、第十三師團已經推進到了光山、息縣這一帶,第九師團的師團部就設在固始縣城。
東久邇捻彥成功的空降到了固始縣城效外,迅速組建第二軍司令部。
東久邇捻彥的空降,極大提振了第九師團、第十三師團的士氣,與此同時,在光山、息縣這一帶與第十三師團、第九師團對峙的胡宗南第十七軍團卻開始變得消極避戰,這一切都是緣於蔣委員長的一道密令。
南京保衛戰之後,蔣委員長的中央軍嫡系損失慘重,到現在碩果僅存的只有,胡宗南的第十七軍團以及湯恩伯的第二十軍團,其他的,幾乎都是雜牌軍隊,所以蔣委員長有些不太情願這兩個軍團去跟小日本打消耗戰。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蔣委員長分別給胡宗南、湯恩伯下了密令,令其視局勢變化相機行事,務以保存實力為要。
正是因為這道密令,徐州會戰中,直到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打殘,局面明朗化,湯恩伯的第二十軍團才果斷參戰。
然而眼下武漢會戰的局面遠未明朗化,胡宗南第十七軍團卻正面臨着日軍第九、第十三師團的猛攻,戰局已經陷入到消耗戰模式,胡宗南便開始動搖了,胡宗南這一動搖,手下的軍長、師長、團長就紛紛生出了別想心思。
而最終,果然釀成了無可挽回的後果!
日軍第十三師團猛攻光山數日,始終無法攻克,遂派出一個步兵大隊迂迴信陽,結果駐守信陽的第十七軍團所屬的一個團,團長馬載文率先臨陣脫逃,結果導致信陽失守,信陽失守後,死守光山一線的孫連仲第三兵團便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
孫連仲的第三兵團雖然是個兵團架子,但是跟薛岳的第一兵團絕對不是一回事,薛岳的第一兵團是個大兵團,可孫連仲的第三兵團卻只是一個空架子,實際孫連仲能指揮得動的就只有一個第二集團軍,第二集團軍實際只有兩個師,而且這兩個師都還是打殘了的,自從徐州會戰被打殘了之後,都還沒有補充齊整。
結果就可想而知,信陽一丟,第三兵團也就兵敗如山倒了。
世事就這樣弔詭,戰前被板垣征四郎寄予厚望的第三師團、第一零一師團沒有能夠攻佔荊州,可是第九師團、第十師團卻意外攻佔了信陽,不過結果卻是一樣,信陽一丟,孫連仲的第三兵團土崩瓦解,武漢立刻就暴露了。
因為從信陽、光山往南直到武漢,再也沒有成建制的軍隊!
前文說過,武漢會戰開始前,蔣委員長吸取了徐州會戰失敗的教訓,把重兵部署在外圍戰線,武漢附近反而沒多少軍隊,這也就是說,隨着信陽失守,武漢城的最終失守,其實已經進入倒計時了,絕不可能再出現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