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的十二月份,關東的黃巾勢力幾乎都已銷聲匿跡,大漢天子劉宏大概是為了祛除霉運,遂在該月份下旨昭告天下,改年號為中平,該年即中平元年。+(史實:「十二月,己巳,赦天下,改元」)
而在這個理該普天同慶的日子裏,張煌以及董卓、李儒一行人卻是沒有好運,在趕了大半個月的路程後,他們終於在十二月中旬抵達了隴西郡。
而同期,朝廷新任的涼州刺史耿鄙也已抵達了漢陽郡的冀縣。因為就當前的局勢而言,西涼的叛軍似乎已將隴西郡與漢陽郡視為進取的目標。
隴西是董卓的地盤沒錯,可當張煌跟着董卓這個大佬來到了隴西後,他卻發現,其實隴西已有一大塊地盤落入叛軍的囊中。
這塊地盤可不小,囊括河關、白石、枹罕、大夏等幾個郡內大縣在內的近乎隴西一半的地盤均已落入了叛軍的手中。目前,董卓麾下的大軍正在狄道城與叛軍對峙。
這也難怪,畢竟隴西的枹罕就是羌族「湟中義從」的反叛之地。
可當張煌笑嘻嘻地用這件事調侃董卓時,董卓卻一臉的不以為意。
原來,相比較關東,關中之地的隴西郡可以稱得上是地廣人稀,再加上這裏的土地相對貧瘠,因此,哪怕丟掉小半的地盤,董卓也不會感到心痛。
總而言之,董卓是絕對不會因為這麼點的失利,而動用自己的力量去抗拒西涼叛軍的。
董卓對西涼叛軍的態度就是姑息與縱容,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敗仗讓朝廷明確認清事實:單隴西一郡之地,他董卓是不可能抵擋住叛軍的攻勢的,除非朝廷增派援軍。
當日傍晚,董卓在自己府上設了幾桌宴席,一來是與麾下的部將通個氣,二來嘛。就是將張煌介紹給眾將,混個眼熟,以免日後待皇甫嵩率領援軍到來之際露出破綻。
這個時候的董卓勢力,雖然還未成長到需要麾下五位中郎將分掌兵權的程度,但也已初具雛形。
首當其衝的猛將便屬段煨,這位「涼州三明」段熲段太尉的族人,不愧其名門虎將的名號,國字臉、濃眉眼,氣度沉穩軒昂,那氣勢。竟直追張煌印象中的孫堅,那絕對是准萬人敵的強者。
雖然看上去似乎非常不好相與,但張煌卻知道段煨是日後董卓麾下將領中少數絕不搶掠百姓的、崇尚武德的將領之一,在他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不亞於關東眾諸侯。
在段煨之後,目前董卓最器重的便是徐榮與胡軫二將,與段煨相比,徐榮與胡軫二將同樣是精於掌兵、御兵的將領,只是勇武不如段煨而已。
這三位。再加上目前還年輕的董卓的族人董越、以及董卓的女婿牛輔,便是日後董氏赫赫有名的「五重虎」,五位手掌數萬兵權的中郎將。
至於樊稠、郭汜、李傕、張濟這四位日後在董卓死後打着報仇旗號反攻長安,被朝廷百官罵做「亂虎」的將領。目前樊稠還未投靠董卓,郭汜、李傕二人甚至還在董卓麾下那暫時還未立號的精銳「飛熊軍」中摸爬滾打,唯獨張濟倒是已被董卓所重視,提拔在本部賬下聽用。
在宴席間。董卓在與張濟取得默契後,將張煌新的身份介紹給這幾位麾下愛將,以張濟的侄子張繡的身份。
而後的幾天。張煌也逐漸開始以張繡的身份在狄道城拋頭露面,因為真正的張繡早年夭折病故的關係,因此,董卓麾下的士卒們倒也不知這其中的究竟。
此時正值隆冬,因此,儘管董卓的軍隊在狄道按兵不動,朝廷方倒也沒有追究,只是發書催促董卓在來年開春之後發兵,征討涼州叛軍。
這個時候的涼州叛軍,其實真正的首領乃是日後自號「河首平漢王」的宋揚,又名宋建或宗建,麾下有幾員心腹執掌着「湟中義從」,即王國、北宮玉與李文侯。至於邊章與韓遂,儘管他們掌握着數萬大軍的兵權,但實際上在涼州叛軍內並非是真正的掌權人,說白了,他們僅僅只是宋揚反叛進攻大漢的馬前卒而已。
軍伍之中的年關,無非也就是喝酒吃肉慶祝一番而已,沒有其他什麼花樣,更別說新年過後,董卓與李儒便立馬開始對涼州叛軍的征討事宜。唔,更準確地說是如何在涼州叛軍以及大漢朝廷兩者對峙局面中保存己方的力量。
第一百九十二章 西涼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