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命運之詩第二百七十一章諾阿比旺村
諾阿比旺是一個很小的村莊,整個村子除了一條骯髒不堪的道路之外,就沒有一條可以稱得上是道路的東西,
能夠讓諾阿比旺村裏的居民唯一感到能夠對外鄉人津津樂道的,只有一座位於村子中央的小教堂,那是一座木頭教堂,因為曾經在教堂建成後大約一百多年的時候,遭過雷劈失火燒掉了大部分前面的建築而不得不翻修,所以遠遠望過去,就可以看到整座教堂很明顯的前後並不一致建築風格。
這讓諾阿比旺村看上去和其他的任何一個普通的鄉村沒有什麼區別,意志諾阿比旺就如同這個時代眾多鄉村中的代表一樣,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存在了三個多世紀。
不過,這個村子除了外表擁有着這個時代其他的村莊都有的一切之外,還有着一種只屬於東羅馬的獨特東西,那就是農兵制。
那座曾經被雷擊過,頗為普通的教堂是兩個多世紀前一位從這裏走出去後,經過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最終受到巴西爾二世皇帝賞識的一位羅馬將軍為家鄉建造的,而之後在遭到雷擊重建的時候,又受到了當時另外一位同樣是從這個村子裏出去的,在羅馬軍隊中服役的農兵出身的將領的大力捐助。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諾阿比旺人能夠總是滿臉驕傲的向外鄉人炫耀自己村子裏的教堂擁有着什麼樣不平凡的經歷。
不過,這樣的驕傲也並不是總能得到外鄉人滿臉詫異,然後是說不出來的羨慕和嫉妒,事實上在其他一些地方,即便是地處偏遠,也未嘗沒有各自自己值得驕傲的人物,之所以這樣,只是因為東羅馬帝國那獨特的農兵制度。
在漫長是歲月里,農兵制度讓羅馬不但曾經很有效的低檔住了來自東方強大異族的入侵,更讓整個國家的民眾形成了一種令其他國家的人難以理解的凝聚力。
在這種只要是男孩剛剛降生就註定會成為農兵的制度薰染下,整個國家就如同一個無所不在的巨大兵營,讓人們的生活不知不覺中發生着變化。
按照農兵制度,每個十四歲的適齡男孩都會自動成為農兵,在雙手還沒有完全適應農具的時候,他們也要拿起武器參加以村子為最低組織的農兵訓練,而每一年四季起始的一段特定時間,則是按照兵制必須參加由行省組織的幾次規模龐大的農兵調訓。
幾個世紀來,這幾乎是每一個羅馬男人一生中必須經歷的事情,而一旦發生戰爭,那麼每個羅馬農兵就立刻成為了當地行省領兵總管可以隨意調動的可靠兵源。
諾阿比旺村就是這樣千千萬萬個農兵村之所以在這個村子裏居然在幾百年中出了兩位羅馬將軍固然成了他們的驕傲,可是這也並不是唯一只有他們村能夠享受的殊榮。
儘管據說現在的羅馬農兵制按照新法已經在逐漸廢除,但是隨着新法中顯得更加嚴格的兵役制的出現,一直多年來延續訓練的諾阿比旺人相信,自己村子裏的壯年男人,還是能很順利的成為羅馬新軍團中的士兵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一騎飛騎忽然出現在村子外,隨後用力拉着戰馬韁繩的使者大聲念出皇帝剛剛頒佈的上諭時,諾阿比旺人雖然因為緊張變得有些慌亂,可是很快他們就又恢復了平靜。
不論老幼,男人們習慣的回家去搜集他們藏在家中的武器,按照早年間羅馬農兵制的規定,除了經過挑選被選入軍團的農兵可以獲得正規的裝備之外,羅馬農兵需要自己準備武器,儘管他們的所謂武器絕大多數只是改造過的各種樣式各異的農具,但是當這一股股的力量凝聚起來的時候,就成為了羅馬人最獨特的農兵大軍。
而且許多年來的訓練和制度在這個時候也開始顯露出東羅馬帝國農兵制度的龐大力量,當隨着騎兵們的飛奔,上諭向着越來越遠的地方傳播出去時,接到這個皇帝命令的鄉村都開始紛紛行動起來。
當十字軍的前鋒終於來到一個看上去偏僻孤單的村子後,讓法蘭克人感到意外的,是整個村子一片死寂,當他們好不容易抓到一個來不及逃走的羅馬人詢問時,他們才愕然的聽說,村子裏的人已經把能夠搬走的糧食送入了距離村子不太遠的一座堡壘里。
而在女人們紛紛逃離村莊後,男人們則聚集在堡壘當中,隨時準備迎接皇帝的上諭中所說的那些「法
第二百七十一章諾阿比旺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