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萬小虎創造了一場視覺盛宴,從開頭到結尾,你捨不得眨一下眼睛。」——《京城青年報》。
「徹頭徹尾的一部商業大片,吃着爆米花喝着飲料水,你一定會喜歡上它。」——《羊城晚報》。
「神乎其神,完全違反了各種物理定律,可是你就是停不住要,用盡所有力氣跟着大聲吼出來。」——《魔都在線》。
「你想看到的,這部電影中都有,華語片的商業製作巔峰,動作與暴力的美學巔峰,萬小虎用自己的才華,宣告了華人商業大導演誕生。」——《中國電影報》。
「只能說6000萬美元花的太值了,顛覆了以往任何一部動作片的結構,周星馳和馮小崗有危險了,接下來又要進入萬小虎的票房時間。」——《電影世界》。
首映禮結束的第二天,媒體上鋪天蓋地的掀起了《通緝令》的觀影報告,不需要蒲公英去炒作或者僱傭媒體,報紙上就自動為《通緝令》唱起了讚歌,當然也會夾雜着一些不屑的批評。
「必須要承認,《通緝令》是一部出色的動作電影,但是它在人文上顯得很單薄。」——《南都娛樂周刊》。
「有種港片胡說八道的感覺,眼花繚亂下面,是劇情的薄弱,與人物的呆板。」——《楚天都市報》。
「千萬別帶腦子去看《通緝令》,它會讓你無聊死一大片腦細胞。」——《南方周末》。
批評總是會有的,但是泛不起多少浪花。在電影的首映結束時光網專門做了一個首映報告專題,歸納了全國報道了《通緝令》的三百六十二份報紙與雜誌,其中不涉及電影內容與評價,僅僅是例行報道的有一百零一份。
對電影持讚揚的有二百四十六份。而不滿意或者批評的僅僅只有十五份,在鋪天蓋地的讚揚面前,十五份報紙的唱衰又能起到多少作用。
「我喜歡在我的電影結束後。有這樣的掌聲,這讓我感覺像是在雲端上漫步。《通緝令》是一部特效動作片。製作經費很高,運用到的技術手段很多,我追求的就是你在看的過程中,享受一番別樣的視覺盛宴。」
專題中,還插了一段萬小虎在首映禮結束後的感言:「我過去幾年拍了很多電影,不管它們被稱為商業片還是什麼,總有一些個人情懷在其中。這一部《通緝令》我想把一切都拋開,就是痛痛快快的看108分鐘,不去想什麼家國天下,不去想什麼兒女情長。單純的享受,享受電影帶來的視覺體驗!」
「謝謝,謝謝朋友們前來參加首映禮,謝謝你們接下來的報道。讓我最後說一句,科技改變生活。科技也同樣會改變電影,沒有做不到的畫面,只有想不到的鏡頭!」
感言下面還有一張配圖,是萬小虎在華表獎上獲得優秀導演,上台領獎的照片。嘴角掛着笑意。眉毛上挑,手捧獎盃,如此的意氣風發。
2004年即將過去,2005年快要到來,萬小虎也已經快是25歲的大齡青年了。
當年的稚氣未脫,也被一圈稀疏鬍鬚所替代。
一切都在變化,唯有不變的三七開發型。
「你會去電影院觀看《通緝令》,支持萬小虎嗎?」專題的最後,編輯發起了一項投票。
四個選項,第一項是我會去,第二項是我想去,第三項是觀望中,第四項是沒興趣。
短短兩天,就有超過3萬多名會員投票。
選擇我會去的有12785名會員,選擇我想去的有13947名會員,選擇觀望中的有3856名會員,選擇沒興趣的只有524名會員。形式是一片倒,不管怎麼說,電影在未上映前,已經達到了最大的吸引力。
一切只需靜等元旦這一天的到來。
……
「餵。」
「什麼?」
「好想去電影院看《功夫》啊。」蘇雅雙手托腮,胳膊支在桌子上,眼神期待的看着對面椅子上,翹着二郎腿,正在看報紙的萬小虎。
「想看就買票去看唄。」萬小虎正被報紙上的吹捧,樂的眉飛色舞,頭也不抬的說。
蘇雅立刻就撅起了嘴,眼神里的期待化為了怒火:「要看報紙回你自己的辦公室去看,別賴在我這裏,看着礙眼。」
「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