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涅走出了王宮之後,迎面而來的徐徐微風讓他有些的寒意涌動,他手握着的孫權給他的卷宗,神色越發的森冷起來。
宮外候着的馬車迎上來,一個高高瘦瘦的錦衣衛力士走上來,低聲的的問道:「大都督,是返回衙門嗎?」
「不」
李涅看了一眼手中卷宗,想了想,道:「我們去御史台衙門」
孫權說的對,即使御史台的監督會讓錦衣衛束手束腳,他也必須要給錦衣衛一個壓制,不然錦衣衛日後的發展,只會走向滅亡。
「是」
趕車了錦衣衛力士是錦衣衛之中數一數二的武道高手,李涅親自招收的遊俠,善使一柄長劍,不合群,外號獨狼。
他是李涅貼身心腹,坐在前面,趕着車,向着御史台衙門而去。
「獨狼,你派人去做一件事情」
「請都督吩咐」
「通知莫從,讓他立刻派人,把江東六個千戶所的千戶召來金陵城,然後全部給我軟禁起來」李涅冷冷的聲音從馬車裏面傳出來。
「諾」
獨狼神色不變,點點頭。
吳國第一屆的科舉已經落下帷幕了,但是如今金陵城的氣氛依舊的喧囂,一個個讀書人和學子皆然沒有離去。
所有人都在等着科舉的出榜。
參加考試的不少的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卻沒有等到舉孝廉的機會,如今的能否入仕,便再次一舉,自然有些的緊張。
教育司更是加班加點,為了這一次評卷,蔡邕把荊州大儒司馬微,交州的儒者士燮,還有遼東幽州一些比較出名的儒者都請來了。連同蒯良,十幾個大儒,組建來一個評卷小組。
九月十八,所有的考卷。初步的評測已經完成,上榜的名單和考卷皆然送到了孫權的御案之上來,進行第二次的確認。
「上榜之人,兩百一十二?」
孫權看着這一份名單,微微眯眼。
不算初考。就說這一次科舉,三千多人考試,卻只有兩百一十二人能上榜,進入翰林院,無疑是走獨木橋啊
「你們也太狠了吧」孫權抬頭,目光看着的御案之前的蔡邕和蒯良,還有蔡邕身後,剛剛從江東日報辭職,進入教育司當副司長的程道。
他看着三人,心中微微苦笑。道:「這一下,金陵城裏面得要多少讀書人撞牆啊」
「大王,微臣是寧缺毋濫」
蔡邕一步站出,冷冷的道,站在御書房,他終究要給孫權三分薄面,語氣冷了一點,但是表現的畢恭畢敬。
「子柔。」
孫權聞言,抬頭看了看左邊的蒯良。
「大王」
蒯良站出,道:「這是經過我們的評卷小組一致的認定。上榜者,日後需出仕途,此事比小心謹慎,蔡司長所言不錯。寧缺毋濫」
「寧缺毋濫?做的不錯,就是太狠了一點,數千學子伸着脖子在等待,孤就怕有些人承受不住」
「大王,今年只是第一屆科舉,他們還有機會的」程道輕聲的道。
「這樣吧」
孫權想了想。道:「此乃吳國第一屆科舉,落榜的學子,也要給一個安慰獎,給他們上舉人功名,允許他們來年越過童子試,鄉試和縣試,直接參加郡試」
孫權最近和內閣商議了好幾次,已經參照明清的科舉制度,已經把吳國的科舉制度給徹底的落實了。
一年一次童試,得功名者,為童生。
兩年一次鄉試,得功名者,為秀才。
鄉考之後,是縣試,得功名者,為舉人。
縣考之後,是郡試,得功名者,為進士。
三年舉行一次全國科舉大考,有進士的功名,方能參加全國科舉大考,得功名者,可入翰林院,為大學士。
讀書人的功名,在這個時代,剛剛起步,但是讀書人終究是這個世界的主流,有功名,就等於拿着讀書人的牌照,這一點,很多讀書人都認同了。
而且孫權還制定了一些,功名存在的便利,讀書人,畢竟高人一籌。
「大王,這樣好嗎?」蒯良有些猶豫了。
「吳國的科舉,總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孫權微笑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