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雲渡河北上的決策遭到了豪帥們的質疑和反對。
渡河北上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擄掠,河南人就「撈過界」了,必然與河北人發生激烈衝突,純粹是沒事找事。如果是混亂河北局勢,加劇河北危機,那這一目標是否也是河北人的目標?河北人是否向聯盟求助了?如果河北人無意加劇河北危機,亦沒有向聯盟求助,那李風雲就是一廂情願,軍隊北上之後必有麻煩,李風雲處理得好或許還能全身而退,處理得不好則有全軍覆沒之禍
李風雲耐心地做了分析和解釋。
以齊魯目前的局勢,聯盟若想佔據魯西南發展壯大,就必須擊敗齊魯地區的戡亂主力齊郡郡丞張須陀和他的軍隊,但以聯盟之力無法獨自擊敗張須陀,而魯東北義軍又是一盤散沙,必須讓寄居河北的王薄回來,才能把魯東北義軍凝聚為一個整體,而王薄力量薄弱,他若想重返齊魯,就必須得到河北人的幫助。
然而,河北各路義軍現在都在永濟渠一線與官軍交戰,根本不可能幫助王薄殺回齊魯,而更嚴重的是,一旦河北義軍慘遭重創,王薄失去了助力,暫時也就不可能殺回齊魯了,聯盟佔據魯西南發展壯大之策也就失敗了。由此預見,明年聯盟的日子肯定非常難過,不但繼續在缺錢少糧的困境中艱難煎熬,還要面對越來越多的官軍圍剿,步履維艱。
反之,聯盟現在渡河北上,加劇河北危機,必然危及到二次東征,而東都為確保二次東征,確保永濟渠的安全,就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穩定河北,其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政治上向河北世家豪門做出讓步。河北的世家豪門得到了好處,必然要在行動上向東都有所交代,但他們又不能幫助官軍剿殺河北義軍,因為河北義軍是他們謀取政治利益的工具,現在正是發揮其作用的時候,不能有所損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河北義軍暫時離開河北。到了那一刻,只要河北人願意幫助王薄殺回齊魯,則聯盟發展壯大之策就有成功的可能。
這就是聯盟北上的原因。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上,機會也不可能從天而降,聯盟北上正是要加速河北局勢的變化,以便努力尋找自身發展壯大之機遇。
李風雲的解釋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實際上目標並不明確,理由也很牽強,因為三路義軍夾擊張須陀之策本來就是一個設想,李風雲雖然為此傾盡了心血,但最終能否實現這一設想,卻受限於方方面面,制約條件太多,實現的可能性並不大,尤為重要的是,即便這一設想實現了,三路義軍攜手作戰共擊張須陀,但是否有取勝的把握?張須陀有東萊水師為後援,齊王楊喃的兩萬大軍亦近在咫尺,一旦東萊水師和齊王楊喃都出現在戰場上,三路義軍根本就不是三路官軍的對手,必敗無疑。
聯盟戰敗,同樣會陷入生存困境,所以相比起來,聯盟豪帥們更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壯大,比如今年西征中原就是成功的範例。既然東都要二次東征,聯盟為何不能再次殺進中原擄掠通濟渠?為何非要去攻打張須陀?既然明知道擊敗張須陀異常困難,為什麼還要迎難而上,自尋麻煩?
雙方觀點迥然不同,想法懸殊太大。
李風雲知道歷史的走向,知道張須陀的厲害,知道未來幾年張須陀是大河南部各路義軍的噩夢,齊魯、河南等地的義軍之所以遲遲沒有形成一個整體,始終是一盤散沙,正是因為張須陀依靠他強悍的武力沉重打擊了齊魯義軍,遏制和阻礙了河南義軍的發展壯大,直到他死了之後,河南義軍才在李密的領導下迅速崛起。反觀河北就不一樣,河北戡亂屢戰屢敗,正是因為缺少了張須陀這樣的厲害人物,而河北義軍則在戰鬥中不斷的壯大,並在竇建德的領導下迅速成長為逐鹿天下的四大軍事集團之一。
現在張須陀這股軍事力量尚處在發展階段,義軍聯合起來尚有擊敗他的可能,而義軍只要擊敗了張須陀,改變的不僅是歷史,還有齊魯和河南各路義軍的命運。這就是李風雲的野心所在,聯盟發展壯大了,必然會成為齊魯和河南各路義軍的聚集之所,聯盟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而等到聯盟的實力膨脹到一定程度,必然可以以齊魯為根據地,縱橫大河南北,把山東地區的義軍盡數收入囊中,就此成為山東義軍的霸主,為逐鹿中土打下堅實基礎。
但是,李風雲看到的東西,豪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