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已經爆發,能否在危機中擊敗對手,關鍵是分析和推演出對手的目的和為達到目的而所做的相關布署,然後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拿出對策予以反擊,否則霧裏看花,兩眼一抹黑,無目標的亂殺一氣,必死無疑。
越王楊侗和樊子蓋等中央大臣利用有限的訊息,竭盡所能進行分析和推演,經過一番激烈的商討和爭論,最終達成共識,楊玄感發動兵變目的是為了更迭皇統,所以他肯定要打東都,拿下東都他就有了與西京討價還價的「本錢」,只待雙方在新皇帝的人選和政治利益上達成一致,接下來就是攜手合作,以關隴為後盾,以中原為戰場,與聖主及其支持者決一死戰。
於是針對性的對策也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是不惜代價堅守東都,只要堅守兩個月,聖主和遠征軍就能從遼東戰場返回東都,雙方實力對比迅速發生變化,局勢即刻逆轉。而楊玄感遲遲拿不下東都,遲遲確立不了自己的優勢,與西京的談判也就遲遲沒有結果,等到形勢即將逆轉了,西京必定改弦易轍,毅然拋棄楊玄感,旗幟鮮明的支持聖主,於是楊玄感就完了,這場風暴也就基本結束了。
其二,不惜代價阻擋齊王楊喃和代王楊侑進入東都戰場。這一目標目前看來實現的難度太大,楊玄感包圍了東都,東都軍隊都被困在城內,指望滎陽的郇王楊慶和滎陽都尉崔寶德肯定擋不住氣勢洶洶的齊王楊喃,指望瞻前顧後首鼠兩端的莘國公鄭元壽亦阻擋不了實力強悍的西京大軍,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齊王楊喃和代王楊侑都會進入東都戰場,而他們一旦進入東都戰場,這場風暴的性質便由軍事政變迅速轉化為皇統大戰。
當然了,齊王楊喃和代王楊侑都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匹夫」,他們身邊智囊眾多,肯定不會像頭瘋狂的野公牛一般轟隆隆地衝進東都,而是要等待一個合適的妥當的確保攫利的最佳時機。在東都看來,這個時機必定是楊玄感攻下東都的那一刻。那一刻楊玄感基本上控制了東都,橫掃中原也不過時間問題,就此擁有了對抗聖主的本錢,也有了與各大政治勢力進行利益交換的資本。那一刻不論是齊王進京,還是代王進京,實際上都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和未來局勢的發展了,真正掌控中土命運的是西京,如果西京願意傾力支持齊王楊喃,楊喃就如願以償了,反之,若西京力挺代王楊侑,與楊玄感聯手絞殺齊王楊喃,楊喃就兩頭落空,既奪不到皇位,也無法贏得聖主的信任,最後只能憑藉手上的武力與所有對手玉石俱焚、同歸於盡了。
所以從齊王楊喃的處境來分析,齊王要麼膽子大一點,行險一搏,轟隆隆衝進東都戰場,先與楊玄感聯手攻陷東都,先把自己與楊玄感牢牢捆到一起,這樣西京就被動了;要麼膽子小一點,謹慎再謹慎,看了再看,忍了再忍,等到楊玄感與西京在新皇帝人選上達成一致了,決定把他推上皇帝寶座了,他再進京,這樣他就主動了,所獲利益也會比預料得多。
那麼,齊王最終會做出何種選擇?東都分析認為,齊王已經失去了聖主的信任,鑑於齊王政治上的保守立場,指望聖主再給他一次機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加上齊王自以為是、狂妄自大、野心勃勃的性格和他擅自「逃離」東都居外發展甚至以武力要挾聖主等一系列「叛逆」舉動,還有他與李子雄的關係足以證明他與這場軍事政變是逃不了干係的,他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還有那些追隨他的、與他的未來緊緊捆在一起的諸如韋福嗣、李渾、董純等軍政高層權貴們為了自身利益唯有殊死一搏,等等眾多事實結合在一起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齊王走投無路了,他沒有選擇,只有義無反顧地衝進東都戰場,誓死一搏,用手上的刀去奪取皇統,去贏得自己的生存,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如此一來堅守東都的難度就大了。以東都目前的衛戍兵力,再加上東都堅固的城防,即便城內有人給楊玄感做內應,但只要高層幾大政治勢力齊心協力,抵擋一個楊玄感,堅守兩個月還是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假如東都對齊王的分析是準確的,齊王就如一頭瘋狂的野公牛,轟隆隆地衝過來,那東都所承受的壓力不僅是軍事上的,還是政治上的,城內大量立場不堅定的權貴在軍事和政治的雙重壓力下極有可能轉而支持齊王,紛紛倒戈,於是東都必然走向坍塌式的崩潰。
子夜
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