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四,黎明前,蟠龍堡。
在李子雄、韓世諤、楊恭道等人的焦急等待中,李孟嘗終於姍姍歸來。
「此行不順?」李子雄看到李孟嘗神情鬱憤,頓感不詳,急切問道。
李孟嘗點點頭,當即把此行經過詳細告之。因為古北口副鎮將慕容正則剛正不阿,堅守原則,拒絕打開關門,導致簡單的事嚴重複雜化,最終迫使崔家十二娘子不得不透露了李風雲的真實身份,搬出了裴世矩,這才讓慕容正則讓了一步,稍許變通,只要蟠龍堡一切正常,不會影響到古北口長城的安全,那麼就有限制地打開關門,確保邊市回易的正常進行。
也就是說,慕容正則的通融只局限於邊市回易,古北口不會與蟠龍堡有任何接觸,長城戍軍也不會與二李所率的聯盟軍隊有任何瓜葛,如此一來,慕容正則堅守了自己的原則,確保了自己、邊鎮兩府和鎮戍軍的切身利益,不論安州那邊的狂風暴雨有何等猛烈,都不會對他們的利益產生絲毫影響。
同時,以崔氏為首的冀北、幽燕豪門世家也可以依照與李風雲的約定,以南北回易為幌子,通過古北口要隘向李風雲輸送糧草輜重,如此既達到了既定目的,也確保了自身安全,保證了自身退路,一旦李風雲失敗了,也很難牽連到他們。
此計一舉多得,慕容正則如願以償地把風險控制到了最小程度,符合各方利益,而以郭絢為首的兩府官僚和以崔氏為首的冀北、幽燕豪門世家雖然不能把未來利益最大化,卻把眼前風險最小化了,也能接受,可謂皆大歡喜,但對李風雲和聯盟來說,這個代價付出太大了。
或許在崔家十二娘子、李子雄等人看來,此刻暴露李風雲的真實身份,把幕後的裴世矩推到前台,更加有助於贏得涿郡留守府的支援,贏得聖主和中樞的支持,但此舉明顯違背了李風雲的初衷,觸及到了李風雲的底線。
李風雲始終不願意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他的敵人不僅有塞外諸虜,還有東都的中樞高層,當他的實力楸不夠強大時,他無法對抗自己的敵人,更無法保證自己和聯盟的安全,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必然會連累到裴世矩,裴世矩要遭受無妄之災。
聖主和中樞高層一旦認定收復安州之計出自裴世矩之手,裴世矩的罪責就大了。國防和外交大戰略直接關係到了國祚存亡和中土興衰,如此大事裴世矩竟然擅自決策,目無法紀,恣意妄為,眼裏根本就沒有聖主和中樞,結果可想而知,必然會遭到聖主的猜忌和政敵們的群起而攻。裴世矩如果因此倒台,李風雲和聯盟不但失去「保護傘」,前景堪憂,中樞決策層也將因為失去裴世矩這位主掌中土國防和外交戰略的核心大臣,而在即將到來的南北大戰中陷入不利局面,而更嚴重的是,裴世矩的「反擊」必然凌厲,中樞高層的權力鬥爭將再度白熱化,國內政局的惡化速度將驟然加快,中土自毀長城,必將在南北戰爭中一敗塗地。
李風雲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贏得南北戰爭,如果事違人願,適得其反,反而讓中土在南北戰爭中失敗得更快更徹底,對他來說萬死莫贖其罪。
這是李風雲的底線,但他一廂情願了,他既然蓄意利用裴世矩、裴宣機父子,拉着他們的虎皮做大旗,狐假虎威,先是欺騙齊王和李子雄幫助他實施收復安州之計,後來又欺騙崔氏、盧氏等冀北、幽燕豪門世家幫助他在收復安州過程中提供糧草支援,那麼他就必然要承擔謊言被揭穿的風險,而這個風險包括兩個,一是他和聯盟軍隊失去中土支持,困守安州,垂死掙扎,苟延殘喘,其次是連累裴世矩倒台,給中土混亂的政局再加「一把火」,讓中土不可避免地大敗於南北戰爭。
李孟嘗知道李風雲的底線,所以當崔家十二娘子面對頑固不化的慕容正則,一怒之下暴露李風雲的真實身份,搬出裴世矩這座「大山」之後,李孟嘗就知道壞事了,失控了,一旦形勢發展偏離了預定軌道,首當其衝遭到打擊的就是李風雲、聯盟軍隊和趙郡李氏,然後就輪到裴世"和齊王,最後整個山東豪門世家都有可能在接踵而至的政治風暴中「損兵折將」。
李子雄、韓世諤、楊恭道雖然不知道李風雲的底線,但估猜到李風雲實力大漲後,野心亦蓬勃發展,李風雲正在「失控」的道路上放腿狂奔,而裴世矩明察秋毫,當然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