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親的勸說下,鄭經降了。
在小年夜這一天,周士相登上了廈門的土地。
在魯世子等人的見證下,鄭經向周士相親手奉上了金廈軍民黃冊。這一刻,意味着金廈從今往後再也不是什麼藩主的領地,而是大明朝的土地。如《告鄭經書》所說,周士相保證了鄭經及其部下的性命,他本就無意殺害鄭森的骨血。
數天之後,周士相在文武將領的簇擁下,渡海至金門。
周士相的目光已然落在了台灣。
一個從北方緊急傳來的消息卻將周士相的目光生生從地圖上的台灣移回到了北方。
北.京,福臨病重,據探這位韃子的年輕天子很可能染了天花。
在短暫的錯愕之後,周士相終於想到了福臨似乎就是死於天花。
如果福臨病死,那麼就意味着康熙上台,同時也意味着北方的戰事必因此事而發生大變。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
聽到大帥這句莫名其妙的話,瞎子李不禁在想康熙是誰
北京城,自從皇帝親征歸來後,雄偉的都城中就始終死氣沉沉。
往年的除夕,北京城爆竹不斷,今年,卻聽不到一聲爆響。
在一片寂靜中,北京迎來了順治十八年。
初一,本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是走親訪友、百官相互賀年的好日子,然而就如死寂的除夕一般,初一的北京城同樣沒有生機。一切,仿佛回到了十八年前。
沒有了南方錢糧的輸送,京里的物價每天都在瘋漲。從前,一石大米紋銀一兩五錢,現在則是十一兩。麥子也從原先的一兩多變成了四兩多。除了糧食外,食鹽、布匹、豬肉都在瘋漲,一天一個價,直叫那些窮苦的百姓連問個價都不敢。
漢人的百姓過不下去,滿城的八旗家眷們也覺得日子越發難過了。
往年,滿城都是喜氣洋洋,張燈結綵,八旗的姑子們相互串門,學着漢人那樣給晚輩壓歲錢,一個個臉上洋溢着最燦爛的笑容。今年,姑子們則是一個比一個愁眉苦臉,因為旗餉越來越少了。少了用度倒是其次,最讓姑子們擔心的是,她們的男人不知何時能回來,又是否能活着回來。
大學士馮銓的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因為他不僅僅是大學士,更是有錢人。京里物價漲得嚇人,對於這位歷經兩朝的大學士而言,卻絲毫沒有影響。唯一叫他擔驚受怕的也只是中原的戰局還有皇帝的病情。馮銓不止一次獨自想過,萬一鰲拜在河南失利,吳三桂大軍直逼京城而來,他是不是割了腦後的辮子改奉新主?
馮銓不擔心吳三桂會不納他,因為他的資歷實在是太老,洪承疇在他面前都得自稱一聲晚輩。雖然頭上戴着「閹黨」的帽子,可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的他,是大清的中和殿大學士,是漢官的翹楚人物。若他願投,恐怕吳三桂會倒履相迎。
只是現在河南戰事還沒分出最後的勝負,馮銓實在是不好下注,他覺得還是觀望觀望。其實,投吳三桂倒非是馮銓一開始的選擇,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在他看來,南方的周士相和他麾下的太平軍表現出的強勢遠在吳三桂之上,投奔周士相似乎要比投吳三桂更穩妥一些。只是太平軍現在卻停在了徐州一帶,沒有北進跡象,吳三桂卻咄咄逼人,聽說兵馬比太平軍還要多,故而真要是吳三桂打贏了,那馮銓也就沒有選擇的餘地了。他總不能真為大清效死同殉吧。
皇帝的病情宮裏也一直瞞着,沒什麼準確消息傳出來,這一點也是馮銓十分不滿的。他怎麼也是內閣大學士,皇帝的病情那些滿州內大臣憑什麼就不通報於他?現在的滿州八旗里都有好多漢軍和綠營抬了進去,他馮銓雖說還沒有不要臉到自己去請皇帝恩旨抬入滿州,可論身份,論地位,內大臣們也不能太過欺負人。
悶悶不樂的在府里過了初一和初二後,馮銓的好友王熙卻來拜訪他。
王熙是翰林院掌院學士、禮部尚書銜,他和馮銓從前交往不多,不過自順治十五年改內三院為內閣、設立翰林院之後,兩人都因體制變革而高升,馮銓拜殿閣大學士,王熙掌翰林院,並都得到了皇帝的寵信,故而漸漸他們之間也就逐漸成了知交,在許多重要事情上都能常常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