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必須儘快解決!聖賢文章乃是根本,豈可輕忽?此事,徐教諭務必提挈縣學,竭力配合!本縣定當親自關切!」
呂知縣一臉的嚴肅,語氣也加重幾分。徐教諭連連應承,態度十分恭謹。
這事兒可很不是開玩笑的。呂知縣也好,在場的舉人秀才們也罷,說到底都是士人階層,他們從啟蒙開始,就被灌輸了「讀書人高人一等」和「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大道理。從文化層面掌握天下,乃是他們的職責本份,不管能不能當官,這個關係到整個階層權利地位乃至飯碗的大事,絕不容有任何的閃失。
他們也都看出來、聽出來了,楊家引入的西洋教學模式,是要讓所有的工匠都變成讀書人;而西洋各國的讀書人,卻又是為商人服務。這等大變革的思想,隨着洋務運動和國門洞開,根本都擋不住,也壓不下,為今之計,只好儘可能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楊浩慨然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是我們楊氏想要貫穿整個教學和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西洋人的學術,過於片面,把天地人都割裂開來,視自然萬物為草芥,而不知天人合一、和諧才能共存的至理。體現在學術上,便是把一切都想當然的數字化,把人當死物機器一般的研究,已經走入偏門,流於無窮瑣碎。而不知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唯有掌握形而上之宏觀總則,統御其下,方能三才和合,萬變定基,從大一統之高度囊括全局,以點帶面,不治偏頗。」
他說的是真心話,雖然還沒有悟道其中的真意,卻肯定是不贊同本世界那種走火入魔的「唯科學論」、「科學萬能論」,尤其是家裏有個中西醫皆通的老媽,耳提面命潛移默化下,始終保持一種客觀警醒的態度。
呂知縣卻被這番話給驚了。在他想來,楊家一門都久處外洋蠻夷之地,早不習儒家經典,一味的追求格物工匠之道,斷斷不會懂什麼大道理。
不料想,楊浩開頭一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令他如醍醐灌頂,霍然洞開!不由撫掌大讚:「妙!妙哉!楊公子此話可算道盡了個中妙諦!我大清既要革新治理,振興實業,這根本是萬萬丟不得滴!想不到,楊氏竟有如此高妙認知,卻是讓本縣欣喜萬分吶!」
此前他還一直擔心,楊家渾不吝的兇狠作風,跟那些一味宣揚武力的洋夷並無兩樣,如今看來,人家還是有內外分別,主次之重。有這種認識,那就不能完全當作是外人,可以當成自家人來對待,稍加引導,未必不能認識到國朝正統,重歸正途啊!
蔡渠、徐教諭等人都是舉人出身,啃書本幾十年,腦子不是一般的好使。略微思忖一下,就知道這八個字其中的威力。朝廷袞袞諸公,都沒人說得出如此妙語,楊氏果然不凡!
同時他們也想到,跟楊氏合作的事情,可以更加的放心了。一個不忘本的力量,再怎麼折騰,總還是照着大家熟悉的套路來演進,那就不會出現跑偏失控的危險。
呂知縣高瞻遠矚,明確指出,楊氏之「技工培訓學校」的建設,務必要圍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根本來進行。缺少的教員力量,自有縣學負責召集引入,反正楊家有的是錢,多養一些也是無礙。
對於學校教導簡體字的事,呂知縣也沒有多餘的評判。事實上,簡化字一直貫穿在中國歷史數千年間,小篆就是從大篆簡化出來,隸書則又進一步簡化。到了南北朝時,使用簡化字已成尋常,草書的出現,更是大量簡化文字比劃。
清末以來,受西方文化衝擊,雖然沒有提出全面簡化或者西化,類似的思考卻已經有了萌芽。
對於呂知縣和士紳們來說,他們都從學正體字開始,並不認為朝廷會改用簡體。而普通民眾認識再多簡體,也無法威脅到他們的正統地位。甚至還真的就認為,這不過是方便於讓平民快速掃盲,可以通曉教材規章之用。
他們卻不知道,從簡體到繁體的學習,其實非常簡單。而楊家有意避免讓學生遭受這年頭通行的文字荼毒,乾脆讓他們使用從本世界帶來的正解典籍文章,從根子上就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至於本世界近年來興起的,對簡體字造成的文化損害的反思,其實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大作用。研究文化的人,稍微認真點就能學會繁體字,有本字典
第六十一章 文明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