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延州陸公再派出來幾營官兵就好了,」王昭明也挽惜地說。
李三狗帶着華池縣騎兵殺下去了,姚兕帶着幾營禁兵殺下去了,張玉帶着慶州的餘下官兵也殺了,可戰場仍處於膠着狀態。
應當這把火燒起來之後,有影響吧,但現在天色未明,到處在混戰,站在遠處,僅憑藉着火把的亮光,看得不大真切。
現在這裏仍有兵力,一是華池三營保捷與一千多名強人,二就是原先放在前線裝弱的幾營官員,他們未經強訓,甚至連裝備都沒有換,相對來說,他們可能算是現在環慶路戰鬥力最差的一支軍隊。
蔡挺將這一強一弱放在後面,這是做預備隊的。
「王鈐轄,這麼大的會戰,那有那麼快就將敵人擊潰?」王巨說道。
這也是一種說法,不過王昭明多少有些怏怏不樂。<無&t;<錯&t;小說
朝廷派了四個太監或文官掌管着四路駐泊兵馬鈐轄,這個兵馬鈐轄就是掌管將士的武官。
它也是宋朝分權的一種表現,實際緣邊四路長官除了知州外,都會往往帶着經略安撫使的官職,這個安撫使實際就是掌管防務的官員,然後呢,又往往用武將或者一些懂軍事的文臣再掌兵馬都總管之職,這個也有權利掌管軍隊,再設,兵馬鈐轄,這個多由宦官來掌管。於是形成軍隊自然而然地一分為三,文臣,武將。宦官……
王昭明不高興不是這一條。而是在四大兵馬鈐轄中。因為他與李若愚久在軍旅,特別是王昭明,是與竇舜卿等少數武將,在定川砦敗得那麼慘的情況下,保住兵力不失,並且成功地將他們部下轉移到後方的人。
因此前年趙曙又刻意下詔,王昭明除了擔任環慶路兵馬鈐轄之職外,還有一個職位。專管句本路兼管句鄜延路蕃部公事,李若愚為涇原路權駐泊兵馬鈐轄,專管句本路兼權管句秦鳳路蕃部公事。
也就是王昭明有權過問環慶路蕃部的事務,也有權利過問鄜延路的蕃部事務,甚至在事態緊急時,從鄜延路蕃部調動一些蕃兵來支援慶州。
然而太監在宋朝很可憐,王昭明也不敢得罪陸詵。
實際文臣的變態,帶來許多不好的後果。
為熙寧伐夏時,趙頊啟用了許多太監擔任着軍事重職?
第一宋朝太監危害已經不大了。
第二在宋朝太監的危害糾正,太監們也自發地不再搞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有的太監放在邊境,開始安心做事。他們又不象文臣那樣,今天調東,調西,往往因為熟悉將士與當地環境,表現還不錯。
第三文臣打不好仗了,又不敢放手用武將,那麼只好用外戚與太監進一步對文武分權。
總之黜武重文之弊不矯正,無論宋朝做,還是那個瘸子。
要命地是後面明朝又開始學習宋朝。
倒是清朝隱隱地恢復了漢唐的古風,鑄就了清朝前期的強大。但新時代來了……
王巨說完,大家一起看着前方。
當然,蔡挺心中也不悅。
王巨與王昭明抱怨不能說沒有道理。比如說現在,那怕延州方向派出五營官兵,這個兵力不算多吧,那麼就可以將他們集結起來,再次對西夏人發起一場衝擊。
一波波衝擊到來,早晚西夏必會崩潰。
但少了兵力,衝擊的力度不足,西夏人穩住了陣營,後果就有點不妙了。
王巨也看着戰場。
「子安,咱家心跳得快哪。」
「不用擔心,若這樣,西夏人還能反敗為勝,他們也不會被角廝囉揍得那麼慘了。」
「這倒也是,子安,吐蕃人與西夏人誰厲害?」
「要看,論尚武精神,吐蕃人比西夏人更具有尚武精神,特別是在高原上作戰。但下了高原,比如到了地勢平坦的長安,他們戰鬥力就有限了。」
「那吐蕃為何末落?」
「末落?確實是走向末落了,當時強大的吐蕃之所以崩解,有很多原因的。第一是佛教的興盛,宗教權利大過王權,使國家缺少凝聚力。」王巨答道。
然而就是王巨也不得不承認,儘管佛道兩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總比攻擊性強大的綠教,以及殘酷排外的西方教派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