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才幹呢?」趙傭問。
中國自古以來,講的是人治,這個辨才是極重要的。
而且王巨開始說的所謂的御臣御人之術,它的首要前提就是識人。
連窗外的趙頊也感到好奇,聆耳傾聽。
王巨說道:「殿下,相比於看人的心性,辨別其才幹要相對容易得多。」
確實,想看穿一個人,真的很困難,而且人的心性隨着環境與經歷的變化,也在不斷地變化着。
「殿下,之所以容易,得感謝兩位祖宗,正是他們推出了磨勘制度,辨別大臣才能則變得容易。」
「為何?」
「殿下,一般平庸的低級官員,能不能迅速提撥上來?」
「難。」趙傭立即答道,說明這個少年資質確實很不錯,平庸的官員也能上位,但只能混資歷了,那會很慢的。
「能迅速提撥上來的官員,都有一些傑出的表現,當然,有的官員靠巴結奉誠等歪門斜道上來的那不能算。但正常提撥上來的官員,必有一些特殊的政績,比如愛民,興辦教育,德化,經濟,軍事,農田水利或者其他。那麼朝廷有意地將他們調到他們表現好的官職上擔任官員,就能看到他是否在這方面真正善長,同時也是進一步磨勘的過程。」
「這樣,國家就得到了各方面的人才,再根據他們的才能,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各方面就能大治了。」
各方面大治,國家無疑也會大治了。
「還是很難啊……」
「那是當然了,一個家長想讓全家和睦富裕,都十分困難,況且大宋是由兩千萬個小家組成的超級大家。殿下,這暫時非你所能琢磨的,臣再講漢高祖的御人之道。」
不僅關於劉邦的御人之術,這一講還講了很多。
甚至對劉邦的性格還做了剖析。如果看史書,劉邦似乎一無是處,青年時是地方上的一個地痞,與項羽爭霸天下時。連父親妻子兒女都不要了,登帝後擅殺功臣,即便對蕭何這樣的左膀右臂都產生了猜疑。
但當真是這樣?
如果劉邦一無是處,當年呂家為何將女兒嫁給他,在揭竿起義時。為何有那麼多鄉親支持他響應他,有那麼多人傑尾隨他。
如果真的狠毒無情,漢朝為何能立國成功,並且很長時間內成為封建國家內治的典範,而且在短短一百多年,西漢最高峰時的人口可能超過了天寶之人口數量?
其實不是狠毒,而是做大事者的果決。
當然,西漢初年這是一段極其重要的歷史,不僅是劉邦的性格與御人之道,其他方面也很重要。
於是王巨從多方面剖析這段歷史。比如當時的軍事,人口,各方面階層的構成,農業,技術,經濟。
趙頊在窗外聽着聽着,都覺得許多方面豁然開朗。
「殿下,今天就說到此了。」王巨道。
王巨走了出來。
趙頊來不及迴避,只好訕訕道:「王卿,朕早就來了。只是聽入了迷。」
怎麼辦呢,不能做一個愛撒謊的皇帝吧。
「陛下誇獎了。」
「卿當修史書啊。」
這不是嘲諷王巨,在古代能參與修史書者,本身就表明了統治者對修書者文筆的認可。
而且這句話也是發自趙頊內心的話。
資治通鑑確實不錯。但趙頊總感到哪裏有點兒不對,不是那個大段的臣光曰……
聽了王巨開講,他才豁然開朗。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安史之亂,如果看資治,那麼只有一條。李隆基昏庸,李林甫與楊國忠這兩個奸臣誤國。
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
真正安史之亂的原因,正是唐朝天寶時人口膨脹,導致局部的均田制唐朝雖實施了均田制,但不是全部實施了這種制度也完全潰崩了。均田制的崩潰,導致了府兵制度的敗壞。
連耕地都沒有了,府兵那有心思戰鬥?但李隆基為了開邊,只好置了藩鎮,有了藩鎮,這才有了安祿山謀反的土壤。
但在資治里是休想看到了。
當然,司馬光善長的就是權謀術,在其他方面就差了,即便寫了,也寫不好。不過話換回來說,如果
第806章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