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問出這個問題,因為一個猛人也上位了,那就是劉摯。
這個人確實有些本事,中進士後初任冀州知縣,便與信都令李沖、清河令黃莘稱為河朔三令。
但後面兩個人沒有他運氣好,不久他調到江陵府擔任觀察推官,所以王安石執政後,先是將劉摯提為檢正中書禮房公事,又提為監察御史。
實際王安石也無奈,有人說他沒有對舊黨打擊,他想打擊啊,才對趙頊說了那番話,你不用政刑打擊賣弄是非的反對派,小人何忌憚,所以事兒才多,早晚連同變法都會敗壞了。
但趙頊不聽,繼續搞平衡,所以往後去,王安石同樣在對勢力龐大的舊黨做着不停地退讓,然而不管用,包括劉摯在內。
劉摯做御史後立即上書,程昉開漳河,調發猝迫,人不堪命。趙子幾擅升畿縣等使納役錢,縣民日數千人遮訴宰相,京師喧然,何以示四方!張靚、王廷老擅增兩浙役錢,督賦嚴急,人情怨嗟。此皆欲以羨餘希賞,願行顯責,明朝廷本無聚斂之意。
張靚與王廷老擅增兩浙役錢,這也是趙頊的想法。
天下之事,莫過兩浙。
想要免役法推廣於全國,那麼也要根據到各州縣的情況,富的州府多攤派一點,窮的州府少攤派一點。
趙子幾乃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助手。
至於程昉更不用說了,不僅前面做為王巨助手主持了鄭白渠,現在又在主持河北水利與淤田事宜。要功勞有功勞,要苦勞有苦勞。
但現在問題是誰做御史,誰就會反對變法。
因此趙頊想主動說服劉摯。問:「卿從學王安石邪?王安石極稱卿器識。」
你是不是王安石學生哪?不然王安石為什麼替你說好話?
意思就是沒有王安石,你什麼也不是。
劉摯答道:「臣東北人,少孤獨學。不識王安石。」
俺自學成才的,與那一個人都沒有關係。
趙頊只好讓他退下。說了一句:「此人缺少溫潤之氣。」
為何?這是在中國,並且在中國的古代,人情大於律法,雖然公私不能並論,總要講究一個感恩之心。
然而劉摯沒有。
再說劉摯中進士前,難道沒有一個教他學問的老師?
東明縣事件傳開,楊繪說:提刑趙子幾,怒知東明縣賈蕃不禁遏縣民使訟助役事。摭以它故,下蕃於獄而自鞫之,是希王安石意旨而陷無辜於法也。
文彥博都將賈蕃當成棄子了,楊繪卻在努力營救。
這廝公開吼出官員不貪污,如何能養家餬口,居然還是無辜的!
趙頊看後,將奏摺直接扔拉圾簍子裏了。這簡直在顛倒黑白,胡說八道嘛。
而且東明縣事件後,是派了趙子幾下去查這個賈蕃,他不僅涉及到陰謀當中。公開吼出當官就要貪污的雷語,還有其他的罪狀,比如挪用官錢放高利貸。沽買村酒,嚴刑打死了一個貧民。
無論那一條罪狀,都能將賈蕃的官職一扒到底了。
實際想一想范仲淹家的家風,他選了這個女婿也算是倒了八輩子霉。
其實這件事,現在已擺明了,樞密院——御史台——東明縣賈蕃,這是聯起手,準備搞掉免役法的,只是這個賈蕃能力有限。沒有做好,才成了一場笑話。
但沒有完。劉摯也來了,上書言助役有十害。又說:子幾捃摭賈蕃,欲箝天下之口,乞案其罪。
趙子幾搜集材料打壓賈蕃,用此想讓天下人閉上嘴巴,請案趙子幾之罪。
事實擺在哪裏,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
俺嘴上說的才是真相。
所以王巨一再譏誚君子,為了一個草顧人命的貪官,居然如此拼命的辨護,這也能算是君子?就不要說王安石對劉摯的提攜之情了。
王安石沒辦法,只好讓知諫院張璪根據楊繪劉摯所寫的,作十難詰之,張璪不敢得罪舊黨,沒寫,於是讓司農寺的曾布執筆。
劉摯卻變本加利,上書說,自青苗之議起,而天下始有聚斂之疑。青苗之議未已,而均輸之法行;均輸之法方擾,而邊鄙之謀動;邊鄙之禍未艾,而漳河之役作;漳河之害未平,而助役之事興。其議財,則市井屠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