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攻略
承啟四年二月初,順王於封地衢州發兵靖難,廣發檄文宣稱朝中有奸臣,後宮有妖妃,他欲效仿成祖皇帝清君側,正社稷,以保江山安穩,遺澤萬年。
順王起兵之後,消息傳到燕魯等地,繼宗的另外幾個兒子並仁宗的幾位兄弟皆依附而起,出兵伐京。其後攻克了江南諸省,且後揮師北上,天下形勢急轉而下。
就在順王於衢州發兵之時,朝中吳閣老一黨忽地頻頻上奏陛下,只說陛下少年登基,心性淺白,如今且被奸臣妖妃迷惑,遮蔽聖聽,方才有此一劫。只盼陛下有過即改,下罪己詔安穩藩王,誅奸臣、殺妖妃,復立皇后,如此方能安穩民心,保佑社稷,方不復祖宗恩典。
承啟帝冷眼瞧着吳閣老一脈顛倒黑白,打着忠義之名行逼宮之事。心下一陣冷笑,面上卻一言不發。即命大將軍謝師毅、陳黻方率領十萬兵馬出京平叛。為了使諸位將軍無後顧之憂,承啟帝更在大朝會上直接下旨,親口說出「沙場搏命,刀劍無眼。既是敵對,再無君臣之說。爾等此番平叛,只需盡力而為。能將諸位王叔王兄押送回京最好,如若不能,相機行事。」
說罷,仍舊冷笑着向滿朝文武說道:「朕少年登基,見慣了人情冷暖。只認無愧於心,並不囿於史書清名。是非功過,自有後人傳說。如今諸位藩王既敢起兵攻打朝廷,朕便不再當他們是王叔兄弟,只以亂臣賊子相待!諸位將軍平叛時亦可名說,朕可憐他們受人蠱惑,才行此糊塗大事。只要能束手就擒負荊請罪,朕不追究他們的大逆不道之罪。倘若是執意與朝廷作對,那也不要怪朕出手無情。」
一席話鏗鏹頓挫,擲地有聲,諸位將軍欣然領命。承啟帝又將矛頭轉向吳閣老,眸中殺機凜然,直接吩咐玉沉將西廠搜集到的吳閣老與藩王私下結交,串通謀反之往來書信呈到殿中,摔在吳閣老的面前。
鐵證如山之下,也不容吳閣老反駁,就將吳閣老並其一黨朝臣盡皆押入天牢候審。而在乾清宮外,京畿大營統領衛鈞並御林軍統領衛霖父子亦將諸位叛黨朝臣之家眷全部扣下。便是之前以種種名義偷偷出京的那些個家眷,也都在錦衣軍和東西兩廠番子的緊迫盯梢下,一一漏了痕跡被抓回京中。
承啟帝龍顏大怒,也不理論眾位臣子的剖白辯解,只以通敵之名示意刑部與大理寺按律判罪,或是抄家或是流放。只因憐恤大皇子年紀尚幼,兩宮太后年高有德,不虞損了陰鷙,因此並不許刑部與大理寺將犯罪朝臣的女眷判入教坊,其餘為奴為婢,倒是不與理論。
至於罪魁禍首的吳閣老一家,原本通、敵、叛、國的罪名是該抄家滅族的。然承啟帝心念吳閣老乃是三朝老臣,亦有許多功勞苦老,最後並沒有下達抄家滅族的旨意,只不過是將吳家三族流放三千里,並且明下旨意,祖孫三代不能為官科舉。
首惡都是如此懲治,下剩附議之人,自然也無砍頭滅族的。大都是抄家流放,嫡系子嗣或打入奴籍或是充軍,皆以其罪大小而定。
此旨一下,少不得亦有朝臣稱讚承啟帝的仁善之心。也有人因此想到了當年繼宗時被污衊通、敵、叛、國的帝師孫文並許多清流名士,如今再看吳閣老一黨的下場,少不得唏噓感嘆。
而在承啟帝懲治朝中吳黨一脈的時候,謝師毅、陳黻方等幾位將軍帶領朝廷平叛大軍一路攻城略地,以最快的速度收復失地。
謝、陳兩位將軍皆是用兵老道,經驗豐富的老將,而諸位藩王所能依仗的將領卻大多數都是坐守沒什麼實戰經驗,或者已經很多年沒能親自上戰場征伐的將領。
蓋因這次起事的藩王們原本大都是繼宗的兒子,昔年繼宗在位,疼愛子嗣,在封王就藩時給自家兒子選的地方都是膏粱豐腴之地。那些個響應順王檄文的仁宗兄弟也大都是繼宗一派的支持者,當日繼宗為了籠絡人心,給他們安排的封地也都在中原富麗之地。此消彼長,自然比不上謝師毅、陳黻方這等常年鎮守邊塞之地,經常打仗的老將領們。
因此不下半年的時間,這些自立為王的藩地都被兩位將軍收回,最後朝廷大軍打到了衢州,最先發兵靖難口口聲聲要清君側的順王卻在朝廷大軍兵臨城下之時下的開門投降,負荊請罪。
眼見順王如此無恥,可把謝、陳兩位將軍噁心壞了。恨不得一刀砍下順王的腦
第五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