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煽動
人家穿越的人會做玻璃、能大煉鋼鐵、能下海造船陸上造炮,總之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然而即便曾經是理科畢業,張越的化學物理也早就丟給學校的老師了,電子電路之類的東西在這年頭派不上半點用場,倒是因為從小喜歡古文詩詞,他如今竟是更像一個土生土長的大明人士,搗騰不出什麼發明。
然而,他不會發明,這時代也並不是人人傻瓜個個笨蛋,如今豈不是有會搗騰的?
淄河店東邊有一片大約至少在五百畝左右的荒地,如今雖說已經有墾荒者立了界碑,但由於天氣乾旱,大家的心思都放在熟地上,這開墾荒地的興致自然就沒那麼大。然而,往日稀稀拉拉的荒地四周卻圍攏着數百人,所有人都死死盯着那四頭牛拉着的沉重大犁上。
老楊頭一一檢查過四頭牛的新挽具,心中想不明白換了犁又換挽具究竟是怎麼回事。得到張越的手勢,他和兒子一同吆喝了一聲,四頭牛便緩緩地挪動了腳步。起初還不覺得什麼,待一圈犁過之後,眾人全都看到了那地上的土竟是被翻上來二尺深。只有小半個時辰,一畝荒地便被徹徹底底犁了一遍。在場的人大多是種地的好手,見狀都直咂舌。
「這大犁力道大,以前也有過,只是達不到這個深度,效率也不過尋常。其實,若單單是木枷和麻繩負擔不起,所以挽具的有些關鍵部位得換上皮革和鐵具。」劉達這時候滿面紅光,恰是興奮得很,見張越連連點頭,他便趁熱打鐵地說,「大人,這大犁雖說好,靠的仍然是畜力,不如試一試小民所制的木牛。若是沒有牛的時候,這可能派上大用場。」
張越素來信奉凡事交給精通的專家,此時自是毫不猶豫地擺擺手,吩咐劉達去安排。見這個腿腳不方便的半百老漢在兩個莊稼漢的攙扶下,親自去設置那些絞關繩索,他不禁想到了後世那些樂此不疲自己造飛機造汽車的民間發明家,心中油然而生欽佩。
很快,這塊地兩側就安設好了兩座人字型木架,架子上各裝一個轆轤,中間以鐵環套上繩索和耕犁,到了使用時,兩個年輕力壯的漢子各在木架旁邊搖動兩頭轆轤上的十字橛木,而中間則是老楊頭負責扶犁耕作。當那十字橛木轉動時,好些看熱鬧的孩子便大聲嚷嚷道:「動了,動了!」
那繩索已經是繃直了,兩個年輕力壯的漢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氣,額頭都是大汗淋漓,而扶犁耕作的老楊頭倒略顯輕鬆。在他和耕犁過去之後,人們都能看到那剛剛被深耕了一次的地再次被翻了一遍,一時間議論紛紛,只有幾個從山西遷過來的老一輩曾經見過這個,少不得向子孫後輩說了一番當年舊事。
在這塊剛剛已經深耕了一遍的地里來回一遍,竟也是不過大半個時辰的功夫。瞧見這一幕,圍觀百姓都是嘖嘖稱奇,不少人甚至好奇地下地去試了試。
「種熟地不錯,墾荒不行。」
看到張越親自過來詢問,老楊頭隨手拿起脖子上掛着的那塊布在額頭上一抹,便直截了當地說:「這個木牛好是好,但實在是太費力了,那兩個搖橛木的小伙子幹完這茬起碼得休息半個時辰,而且這設好了不容易挪動,若是家口少的哪裏用得起這個?那四頭牛才能拉得動的大犁也是一樣,咱們村算是第一個互助社,這才有四頭牛可供使喚。」
劉達滿腔興頭被這一盆冷水一澆,頓時有些訕訕的,張越卻笑道:「所謂互助,本來就是要大伙兒一起耕田,這才能真正有效率,否則各干各的,還不是和以前一個理?照我看這四牛大犁很好,一天下來兩個人能犁多少地?至於這個木頭傢伙,雖說笨重成本高,也不是完全不實用,至少,這犁鬆了的熟地用它就很好。這都不是一家一戶能置辦得起的東西,但若是能置辦得起的幾戶人家用這樣一具,再漸漸總結些經驗。」
「大人說的是。」老楊頭如今對年紀輕輕的張越是打心眼裏服氣,忙點點頭道,「是小民想岔了,要說咱們村現在也是彼此抱成一團,犁地播種其他都是大家一起上,這幹事情的速度還真是比以前快上一倍不止,果然是人多力量大。這幾頭牛如今是派上了大用場,一天就能幹完以往幾天才能幹的活。對了,大人這次帶來了那麼多新奇玩藝,都是這位劉師傅的手藝,怎得裏頭還有鐵扒?」
「可別小看了鐵
第二百四十章 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