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人相見,小別勝新婚
鄰近中秋,涼意漸濃,早晚更是如此,因此,早起上朝的官員無不是在官袍內穿上了薄夾襖,而晚上在衙門當值亦或是晚歸的也都是添了厚衣物。連月以來,由於事務繁多,兵部上下異常繁忙,於是,忖度家裏沒人的張越便代了老尚書張本,十天倒有八天晚上是在兵部衙門值班過夜的,少不得也打點了厚鋪蓋放在房中。
也不單單是他,職方司的一干人等幾乎都熬紅了眼睛。麓川兵敗,交阯班師事宜,瓦剌和韃靼的小股兵馬頻繁犯邊,朝中又在爭議巡邊之事,再加上冊太子已經正式進入了最後的日子,哪個衙門都不消停,只是他們額外命苦罷了。這會兒,前幾天從南京調來任職方司主事的陳鏞一進房就使勁打了個噴嚏,隨即苦笑着把案卷撂了上去。
「麓川思氏也就是數萬兵馬,黔國公和沐都帥兩人將兵四萬,結果被人埋伏打了個敗仗。可即便如此,也沒丟多少人,他們竟然打算就這麼退兵,要真是這樣,南甸芒市那幾個地方就真不要了?當初沐王何等英雄,如今黔國公卻……真是讓人扼腕。」
張越接過案卷在油燈底下一翻,就看到了通政司轉來的黔國公沐晟奏本的抄本,再一翻後頭,就看到也有自家二伯父張攸的題奏,卻是力陳增兵。面對這個提議,他仔細在心裏想了想,決定明日會同張本等人商議了再說,於是就隨手撂在了一邊。
兩人在交阯共事了半年,雖算不上生死與共,但總比尋常同僚親近,更何況張越專門指名把陳鏞從南京那個閒衙門調了過來。因此,他便直言不諱地說:「打仗畢竟不是父子相承的本事,你沒有去過雲南,光憑土人見到沐氏一族車駕就望風退避這一條,沐氏鎮雲南便是最合適的。黔國公打仗向來謹慎有餘進取不足,此次敗績起了退心也是正常的事,你預備一下麓川這些天的軍報和地圖,明日只怕要廷議。」
陳鏞答應一聲便往外走,到了門邊才突然轉頭說:「聽說明日大人一家就從南邊回來了?既然如此,大人明天晚上的當值不如留給別人。您是好意,可終究得避嫌。再有,這些天衙門的議論已經夠多了。蹇尚書和夏尚書都已經解了部務,只謀劃大事,人都說第三個就是張尚書,畢竟他年紀不比那兩位小。說起來幾位尚書也都是尷尬得很,這謀劃大事又沒個名分。」
誰說不是呢?
張越也不禁想起那天晚上從適景園出來,他就徑直去了英國公園,和張輔徹夜長談的情景。所謂的謀劃大事,只是個好聽的養老安撫名義,就好比張輔自解中軍都督府大都督一職以來,在朝堂政事軍務上幾乎沒什麼建樹。
張輔爵位勛級在洪熙年間就已經都到了頭,如今到了宣德,賞無可賞,自然就只有高高供起一條路,蹇義夏原吉雖說還沒到那個地步,但掌管六部之中兩個最要緊的部門二十餘年,皇帝不疑自有他人代勞,正巧有人上書請優撫老臣,不使老臣勞心勞力,天子自然順水推舟。
次日一大早散朝,張越因為麓川軍務而去了內閣直房,同如今署理戶部事宜的禮部尚書胡濙以及楊榮一同商議後續事宜,在那裏一呆就直到中午,最後卻因為各執己見而沒個結果。胡濙管着戶部支出,對於永樂年間的諸多大用度都頗有微詞,主張裁減用度,對用兵這種大事自然持反對意見,畢竟南疆不是什麼要緊地方。而張越則是堅稱麓川要地不可不取。楊榮雖是偏向再戰,但胡濙畢竟也是先朝老臣,於是就只能暫時再擱下,留待六部內閣廷議。
從長安左門離宮回到兵部衙門,張越就在大門口看到了正等在那兒的牛敢。他還沒來得及問是否是接着了人,牛敢就三兩步迎了上來,笑呵呵地說:「大人,一大早高管家親自帶人去通州碼頭接人,正好是老爺他們的船到岸,才一會兒就接着了,半個時辰前剛剛到家安頓好了。老爺讓我來知會一聲,太太還特意吩咐,請您晚上早些回來。」
儘管早就不是當初從北邊逃回來的窮苦奴隸,但那麼多年過去了,牛敢仍然保留着說話聲音洪亮的習慣,說這話的時候,難免里里外外好些人都聽見了。見此情景,張越不禁莞爾,遂點頭說知道了,又把人打發了回去。
由於不管武選司,張越自知年輕,如今武官入見辦事這一茬張越也一併讓了出去,省得那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