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秋風不是那麼好打的
自從顧氏聽張輔之詞,舉家從開封老家搬遷到了京師,開封的張氏族人陸陸續續也有不少遷到京師居住。一來族中兩家顯貴都在這兒,也能有個照應,為兒女求出身更方便,二來也怕開封換了地方官,瞅着張氏一族最顯貴的一支遷走,未必會看顧其餘人。所以,仍然留在開封的張氏族人大多是旁支偏房,不是靠幾畝薄田過活,就是做點小本生意。
張家如此,顧家就更加不堪了。自從顧氏的兄弟,也就是顧家那位老太爺過世之後,顧家人為了爭奪土地房產,差點沒打破了頭,到最後一家人四分五裂,財產田地鋪子全都給一群猶如惡狼般的兒孫瓜分了一個乾淨。自然,顧彬的父親只拿到了二十畝貧瘠的坡地,就連這麼一丁點財產,也在他們一家遷到京城之後給族人侵吞了去。只如今數年過去,坐吃山空的顧家長房漸漸難以為繼,於是就想到了京里的顧彬和那家顯貴的姻親。
於是,顧家長房長孫顧林帶了兩個小廝,裝了一船不值錢的土產,打着送年禮的名義進了京城。畢竟是顧家人,他自然先打聽了顧彬的宅子,一大早就找了過去。站在外頭一看,他心裏就直犯嘀咕。清水起脊的硬山頂門樓,青瓦青牆,看上去並不是什麼新蓋的房子,仿佛是有些年頭了。等通報之後人家將他請了進去,看到那統共一個巴掌能數出來的僕人,他熱炭團似的心思一下子涼了半截。
坐在正房屋裏,顧林打量着那家裏那簡樸的清水杉木家具和尋常的擺設,家下人的衣裳穿戴,心想一個窮翰林也榨不出多少油水來,於是,他心不在焉地在那裏略坐了坐吃了杯茶,說了幾句家裏情形,就拿着顧彬父親送的一百貫寶鈔程儀走了,一出門就隨小廝上了之前雇來的車,拉着還剩大半車的土產前往武安侯胡同。
然而,他怎麼也沒料到,這裏對他竟是更加冷淡。
張信夫妻不在,張赳人在翰林院,鄭芳菲根本沒聽說過這門親戚,聽家人報說來人自陳是開封來的,是張赳的表哥,死賴在門房不走,她心裏惱火,旁邊的媽媽一攛掇,她就索性吩咐了人出去,讓自己從武安侯府帶來的兩個家丁下了逐客令。
陽武伯府則更不消說了,東方氏當日在開封老家管家的時候就是個厲害角色,如今雖吃齋念佛,骨子裏的性子卻沒變,一聽長媳來問就知道這是來打秋風的,使喚了一個丫頭去外頭送了兩支半舊不新的銀鎦金釵子,撂下一句話就關上了角門。
「顧家大少爺,老太太在的時候就不許咱家和顧家再有什麼往來,如今老太太雖不在了,但家訓總還在,我家太太也不敢違了這意思。您送的這些咱們心領了,代向各位親戚問安。」
這關上大門讓自個回去代為問安?顧林氣了個半死,把兩支銀鎦金簪子隨手丟給了小廝,心想別家本就是順帶的,他今次特意上京城來,原就是為了張家實際上最顯赫最有權的那一房。想到這裏,他按了按前襟,隨即趕了幾步又到了小張府門前。
剛剛這一番鬧騰早驚動了這裏,只長房的當家媳婦是侯門千金,擺架子別人也不好說什麼;二房做主的東方氏也是族裏有名的悍婦;正巧在家的孫氏雖有心不見,可尋思着兒子仕途正好,別叫小人詆毀了,因此使人告訴了兒媳一聲,便讓門上請人進來在花廳稍候。可等到親自要出門去見時,她又突然改了主意。
她這一鬆口,顧林自是喜出望外。他行前就得了父親囑咐,情知張家如今雖又出了一位伯爵,卻屬三房最為得意,進門之後認出這兒的管家竟是老姑奶奶在的時候最受信賴的管家高泉,他更是打疊了滿臉笑意,滿心盤算着說辭。
因張越當初出任布政使時便有二品銜,張倬又是以二品致仕,因此家中一應規制都是二品。路過那五間九架的廳堂,眼望着中間的黑地金字牌匾,還有大案香爐等等陳設,顧林就忍不住眼睛發光,待到小花廳坐下的時候,他就忍不住拿眼睛四處打量,又摩挲着扶手,心想這大約就是人說的從西洋帶回來的紅木了。沒等多久,自有人奉上茶來,卻不是什麼汝窯鈞窯,而是他沒見過的花樣,只看釉面光潔,他就知道應是新制官瓷。
「表少爺,六少爺來了。」
顧林只知道三少爺,此時聽說是六少爺,不禁皺了皺眉。此前倒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