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的氣氛很詭異,亦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
朝臣們目光各異,盯得人渾身不自在。
東陽公主府出事,高家出事,而且出的還是這種靈異鬼怪之事,再加上前幾日長安到處流傳着的報應之說,李世民只覺得如芒在背,卻只能努力保持鎮定平靜。
鬧鬼若只是鬧鬼,至多算是閒聞軼事,聊博一笑,然而鬧鬼若不止是鬧鬼,事情就嚴重了。真正誅心的,卻是這個關於報應的說法。
東陽和高家出了事,別人的目光只會注意到他李世民身上。
玄武門之變難免再次被人提起,高士廉在芳林門大殺特殺,五千餘將士成了鋪墊高家功勳的墊腳石,時隔二十年,高家遭了報應,一夜之間連死五人,家主高士廉犯病,長子高履行失心瘋。
高家遭報應了,他李世民呢?當年的芳林門外,高士廉只算是輔攻,玄武門才是正面戰場,芳林門死了五千餘將士,玄武門死得更多,他李世民會不會也有報應?
這個疑問令李世民坐立不安,他比誰都清楚自己的過往,這一生他很風光,從李家起兵反隋開始,到登基稱帝成為萬邦朝敬的天可汗,他的一生里永遠只有榮耀和功績,處處充滿了閃光點。
只是十一年前,他做了一件最不光彩的事,這件事不僅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污點,也成大唐貞觀年裏所有臣民的陰霾。
這件事,無論如何揭不過去的。
弒兄,殺弟,逼父皇退位,那一天裏,不仁不義不孝的事。幾乎全被他做盡了。
高家殺了五千人便遭此惡報,他李世民呢?報應何時臨頭?
朝會上氣氛凝重且詭異,君臣努力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一絲不苟地稟奏國事,李世民也有條不紊地將一樁樁國事拿出來與朝臣商議。大部分贊同的話便通過,存在嚴重爭議的便擱置,一樁樁國事就這樣被輕鬆而快速地處理掉。
君臣都揣着明白裝糊塗,昨夜高家的事如同被全體遺忘了一般,隻字不提,幾位性情梗直的御史好幾次躍躍欲試想站出班說點什麼,然而看到李世民那張陰沉如寒鐵般的臉,終於沒敢邁出那一步。
大唐皇帝陛下的胸襟無疑是寬廣的。但也要看是什麼事,拿這種明顯揭陛下瘡疤的事在朝堂上說,顯然是作死,而且是花樣作大死。
朝會無風無浪地結束,朝臣們三三兩兩安靜地走出殿門,忽有宦官過來攔住長孫無忌,陛下甘露殿召見。
長孫無忌急忙跟隨宦官前往甘露殿,殿門外整了整衣冠,脫下鞋子走進大殿內。
李世民坐在殿內,疲憊的神情還帶着幾分惶惶不安。見長孫無忌進殿,也沒有任何表示,指了指身旁的矮桌。示意他坐下。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的關係可謂魚水情深,不僅是多年的袍澤感情,裏面還包含了更多東西,比如姻親,比如利益,不管好事還是壞事,基本都是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商量着一塊辦的,包括十一年前的玄武門之變,所以李世民唯有在長孫無忌面前才不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他留給世人太多閃耀的光輝了,留給長孫無忌的。幾乎全是人性的陰暗面。
幸好長孫無忌也不是那麼光明,有時候他甚至比李世民更陰暗。
君臣二人太熟了。根本沒有任何客套寒暄,見長孫無忌坐下,李世民劈頭便道:「輔機,高家和東陽府上之變,你如何看?」
長孫無忌捋了捋長須,搖頭道:「東陽公主府前夜鬧鬼,臣原本以為是有心人的謀算,謀算此事的目的很多,比如隴右,山東那些門閥世家不滿陛下,故而炮製此事抹黑陛下,令萬民與陛下離心失德,又比如番邦異國的國君們對陛下近年頻頻用兵感到害怕憂慮,故而授意在長安的使節暗行此事,轉移陛下和朝臣的注意……」
長孫無忌頓了頓,接着苦笑道:「臣原本是這麼以為的,但是昨夜高家也出了事,並且除了鬼火,還有人聽見了陰兵的腳步聲,臣現在可真琢磨不透了,若真是出於有心人的謀算,這鬼火和陰兵……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的臉色愈發難看:「輔機的意思朕明白了,難道說……果真是應了十一年前的報應?」
長孫無忌擰眉沉思,許久不得其過,只好苦笑沉默以對。
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