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原王氏的聯絡處負責人,首先要做到的一點便是消息靈通。這是最基本的職業素質,長安城範圍內發生的大小消息,無論什麼性質,王然都必須第一時間知道,然後第一時間傳遞到太原王家。
所以,王然對長安城最近的立儲傳言自然也是聽說過的,而且這個消息他很早就傳回了太原王家,而太原王家內部核心成員經過再三商討後,一致得出結論,那就是魏王李泰被立儲君幾乎已是毫無懸念的事了。
全天下的人都犯了一種名叫「慣性思維」的錯誤。
他們看到的事實是,魏王李泰確實是個很爭氣的皇子,讀書特別厲害,可以與當世大儒對坐談笑講經論道,還有就是魏王相對比較低調,很少干那些欺凌百姓的破事,李世民對這個皇子可以說寵愛到極點,為了他而單獨下過許多特旨,比如允許他不去地方赴任,他在長安城所居住的長興坊,全坊百姓商賈皆免賦稅三年,常常召他進宮奏對,君臣父子二人不僅討論聖賢經義,也聊國事朝務,當然,二人同殿飲樂,同賞歌舞更是常有的事。
加上李承乾謀反事敗後,魏王已成了第一順位的嫡皇子,如此多的表象和客觀因素積累到一起,若說下一任的大唐太子不是李泰,只怕全天下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王然當然也是這麼認為的,或者說,整個太原王氏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當李世民與王家結親時,王家感激固然感激,但終究不會太興奮。因為他們很清楚,魏王李泰已是毫無懸念的太子了,那麼晉王李治當然就是毫無懸念的逍遙王爺,對王家來說,李治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晉王這個身份,他是王家抱上天家粗壯大腿的一根紐帶而已,這根紐帶固然重要,但在王家心目中,也沒重要到太高的程度。
更何況,天家宮闈內父子兄弟相殘之事並不鮮見,李世民就是這些負能量的榜樣。多年後魏王若即位稱帝,李治作為他同父同母的弟弟,又是嫡皇子,身份如此敏感,很難說當上皇帝後的李泰會怎麼對待這個親弟弟,作為李治的丈家,太原王氏無疑也會被牽連拖累,擔上一定的連坐風險,所以這門親事對王家來說,實在是有利也有弊,如同雞肋一般,棄之可惜,食之又怕磕了牙。
太原王氏就是這種心態,所以李治被牽進命案,最後圈禁宗正寺,王家上下才會視而不見,甚至內部許多人都暗暗鬆了口氣,只盼望李世民能稍微有點羞恥心,將兩家的親事作廢,攀附天家可以等下一次機會,但絕不能因此而給王家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每個大家族對未來都有着長遠的謀劃,王家也不例外,不過他們謀劃的部分里,李治的分量並不重,一個不可能當上太子的皇子而已,哪怕是嫡出的,對王家也沒有太大的作用,相反,更多了幾分隱患。
種種安排和謀劃,在李素主動登門陳述利害之後,王然竟猶疑了。
不得不說,李素的這番話實在入情入理,而且比王家核心成員想得更深遠。
是啊,魏王李泰難道果真能當上太子麼?
王然是王家家主的次子,是名副其實的太原王氏核心子弟,無論政治敏感還是審時度勢,都是非同常人的,李素的這番話令王然無比震驚,仿佛給他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那扇大門裏,是另一番美妙的風景,風景之妙,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魏王李泰看似風光無限,可是聖心難測,誰知道當今天子心裏是怎樣想的?寵愛這個孩子難道就一定會讓他當太子嗎?更何況論起恩寵,晉王也是長孫皇后嫡出,也絲毫不遜魏王,為何所有人都只看好魏王呢?
話不必說透,真正的聰明人往往能夠舉一反三,王然是個聰明人,從李素的話里,王然還聽出一些未盡的意思。
太原王氏是山東士族之一,王然是王家的核心子弟,許多外人不知道的事情,王然卻很清楚。他知道這些年李世民一直刻意拉攏山東士族的用意,更知道關隴門閥與李世民在國事和取士等諸多方面越來越多的明暗衝突。
如果說「結黨」是魏王的取禍之道,那麼關隴門閥更是李世民的心頭刺,王然知道魏王與關隴門閥來往頗為密切,當魏王李泰只是皇子時無妨,但李世民如果要選擇立儲人選,魏王這一點無疑便犯了李世民的忌諱,所以說,未來的大唐太子究竟是不
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