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一直認為李泰不算壞人,儘管當初與李治爭奪太子之位時,彼此有過一些暗地裏的交鋒,可李泰仍是有底線的,並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彼此將爭鬥的範圍控制在宮闈朝堂之內。
雖然不算壞人,卻也算不得什麼好人,李泰骨子的清高傲氣,還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心態,對貧賤平民沒有敬畏等等,這些都是他的毛病,也是李素看不慣他的原因。
顯然李泰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如果說爭太子失敗有很多原因的話,李泰的傲氣便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出身天家,博學多才,篤定自己是未來大唐太子的唯一人選,對百姓的同情心也只是建立在施捨的心態上,這樣的人如果當了皇帝,一定不是好皇帝。
李素的話很不客氣,簡直是**裸的打臉,李泰滿臉通紅,瞪着李素的目光裏帶着幾許心虛,似乎他也意識到自己委實說錯了話。
李素嘆道:「自從陛下冊立晉王為太子後,你便以失敗者的姿態怨天尤人,殿下有沒有自省過,其實你根本不適合當儲君,更不適合當大唐下一代的帝王?」
說到這個問題,李泰心中怒氣頓生,冷笑道:「對,我不適合,李治那個毛都沒長齊的娃子適合,他從小性格懦弱,從來不敢與人爭鬥,明明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他也不主動去爭去拿,這樣的人當了國君會把大唐帶上怎樣的境地?若有異國番邦犯我疆境,他難道給敵人割地賠款跪地乞和嗎?」
李素嘆了口氣,道:「看來你對你的親弟弟一點都不了解,李治看似懦弱,實則很有主見,而且骨子裏剛毅堅韌,既有君子之風,又有聖君氣象,更重要的是,李治對百姓子民有仁慈和敬畏之心,他若為帝,實為天下百姓之福,這一點,你做不到。」
李泰怒道:「憑什麼說我做不到?我也可以仁慈,也可以對百姓敬畏,聖君該做的事,我都能做!」
李素嘆道:「你現在可以這麼想,如果有一天你當上了皇帝,天下再無一人能制約你,你還會這麼想嗎?沒人逼你去做什麼,施仁政,行聖道,全看帝王發自內心的意願,心中真正懷有『仁義』二字的人,才能帶給百姓福祉,才有資格成為天下共主,才能令百姓士子歸心,捫心自問一下,你果真心懷仁慈麼?看看眼前的這些貧苦百姓,你的憐憫果真是出於真心,而非施捨麼?」
李泰仍不服氣,冷冷道:「我若未帝,可以一勞永逸解決他們的貧苦!」
李素搖頭:「不,你解決不了,我知道你想怎麼解決,無非是興兵伐鄰,發起征戰,征服異國廣袤無垠的國土,讓百姓們能種更多的地,收穫更多的糧食,對吧?」
李泰哼了一聲,道:「有何不對?」
李素指了指四周的村民,冷笑道:「那麼,問題來了,看看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青壯差不多都死光了,將來你若欲興師征伐,誰來為你征戰?難道讓這些婦孺老人抄着刀上戰場麼?」
李泰爭鋒相對道:「大唐人丁千萬,再過幾年,孩子都長大了,他們便能為我征戰四方。」
「然後呢?打仗總要死人吧?孩子長大成了青壯,接着戰死沙場,再留下一批遺腹子在貧窮中長大,繼續為你征戰,繼續死人,那麼,你問問自己,你剛才說能解決他們的貧苦,照你的思路,果真解決了麼?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百姓們永遠是你棋盤上衝鋒陷陣的棋子,世世代代無窮無盡……」李素說着說着,忽然憤怒起來,漲紅了臉喝道:「他們世世代代欠你的啊?生下來就活該為你去拼命,去送死嗎?你算什麼東西,要讓這些無辜貧苦的子民為你送命?而且還是一代又一代!你的這種思路,與暴君何異?」
李泰嚇了一跳,見李素憤怒的模樣,李泰嘴唇囁嚅幾下,終究不敢再說什麼。
李素神情有些疲憊,長嘆道:「殿下可知去年的東征,咱們大唐一共折損了多少將士麼?」
「近十萬!」
「殿下可知,咱們大唐共有多少戶,其中老人多少,婦孺多少,青壯多少?他們有多少人在挨餓受凍,多少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多少良田因為缺乏人丁耕種而荒蕪,多少村莊因為青壯戰死而成了老人村,寡婦村?」
一連串的問題,令李泰瞠目結舌,訥訥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