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年是孫權在位的第二十四個年頭了,自赤壁之戰後他穩穩地站穩了腳跟,接着拿下了淮南,他的威望在東吳已經牢不可破,加上平時的養望,四十二歲的他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威嚴。
江東的世家豪族其實說來也就那麼幾家,之前要麼被他的哥哥孫策給擺平了,要麼也是剛上來不久地新貴。
顧家,最為低調產業也最廣,東吳沿海幾家鹽場有兩家就是顧家經營的。名聲最遠,最早支持孫策的世家之一,代表人物就是顧雍了。
朱家,家主朱拒,代表人物朱治,朱然。孫家鐵杆中的鐵杆。
張家,代表人物張昭,本人會經營名聲,位高權重,孫權最為顧忌,合淝之戰時,曹操派阮禹寫了封笑裏藏刀的信給孫權,其中點名孫權必須要除掉兩個人一個是劉備,另一個就是張昭。
連對手都知道了張昭,可見張昭在東吳的影響力之大。孫權也一直以張昭性格剛直為由,沒有讓張昭擔任丞相等重職而是先後用顧雍、孫邵擔任丞相,上表曹丕稱臣時還提出派張昭父子一同入質。
但是張昭仍能在江東有非常大的威望並讓孫權相信他,這是有很重要原因的。
隨着時間推移,他學會了保護自己懂得進退。有的人活到他這歲數是越來越糊塗,張昭卻不同,先是老糊塗後來是越來越老辣。
孫權和張昭之間精彩的故事後面會慢慢道來。
由於廖化將東吳世家的領頭人物陸遜給挖走了,沒有領軍人物,江東世家都非常低調不撩撥孫權。
孫權看到蜀漢改革,雖然有些心動畢竟這類似的事他也幹過,他自己的文武老班底就是自己設招賢館考核提拔上來的。
但是他也不敢像劉備這樣大膽,將人事改革改得這麼徹底。因為劉備是新入益州,士族不是沒有而是屈服於軍權之下,還沒有開始對朝局開始產生什麼影響。而荊州被廖化影響了那麼多年早就開始了默默地人事改革,局面早打開了,更不用提什麼反抗了,要知道湘潭學院在荊州的影響力那是驚人的。
而江東不同,要是孫權敢這麼幹,朝堂上可就翻天了,那時候他恐怕甚至都沒有文臣可用了,江東世家會聯合起來造他的反的。
孫權最近也是仔細琢磨分析科舉這個事,他越研究越深為廖化的奇思妙想而驚異,他發現要是科舉真的能實行完善,不說世家,就是外戚都無法插腳朝政,要入朝就得和百姓一起公平地考試,那麼是不是蜀漢的平民百姓們領悟到這點後也會堅定不移瘋狂地支持蜀漢朝廷呢?那不是劉家江山萬代了?
不對不對,要是權力都集中起來了,後面皇帝開始昏庸起來像寵信十常侍一樣,那還不得完蛋?還有這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呀?那些考官們不會想心思?最重要的,要是這些選出的官員要是有天位極人臣,皇帝再年幼一下,昏庸一下,那不也得完蛋?
孫權笑着搖搖頭,準備將收集來的消息處理掉,但是他又想起了廖化這個人,這個他看不透的人。孫權猶豫了下,最後將這些資料全部整理在一起封存了起來。
現在孫權最重要的工作重點是獲得人口,他深深的知道,現在雖然平靜但將來要是三家打起來那將是一場大風暴,沒有實力,在這場風暴中東吳如何生存?
打仗是可是要人的。
廖化已經開始了準備,這科舉給百姓們提供了一條通天大道,百姓們還不瘋狂地支持蜀漢?聽說廖化還將五溪蠻都融入到了漢人中來,荊州人口還沒算這些深山裏山上耕田的野人呢!
於是接着孫權委任看中的凌統和賀齊為兩路都督,繼續深入開發山越,將山裏的少數民族趕出大山成為漢人的佃農,同時學廖化的那些政策籠絡他們,還任命步騭為建安(今福建以南一帶)太守,闞澤為會稽(福建以北和浙江以南部分地區)太守,主持山越的開發。同時遷五千戶百姓到了吳興縣,築城為兩地做總部支援。
同時他還積極引進荊州高產作物和農具,命令各地諸將不要浪費駐守兵力勞力,廣開農田。在吳郡將大量遷來的淮南百姓深入開發屯田。還在巢湖興建水壩和溝渠。
被曹丕封吳王后,孫權就遷都到了建業。
曹丕來攻打壽春,孫權倚靠淮水拼死抵抗,之後寫信在南陽的劉備請求支援,聽到劉
第三十四章東吳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