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閱的朋友們關注本吧!!~】
ps:請不要回復3天前的更新帖,謹慎操作,小心黑屋!
看帖留言是美德,客戶端發言還能享受3倍經驗哦。
懶得去創世的吧友,也請看完更新帖後,回復下,慰勞下更新人員。另外,記得『簽到』哦。
新書上架希望書友們相互轉告,幫忙廣告,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
求點擊、求推薦、求書評,各種求!
我的二戰不可能這麼萌創世書頁:
我的二戰不可能這麼萌vip總連載。(禁水):
═════════════════════════════
這個時候的皮爾巴拉黑德蘭港,已經從一個淘金者聚集而成的小鎮,搖身一變成為了整個西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
淡水河谷的招工計劃裏面藏着貓膩,他們向澳大利亞政府報告說招來的都是開發鐵礦、修建鐵路和港口的工人,但實際上,這些工人都是拖家帶口被運到皮爾巴拉來的。皮爾巴拉的地方官被林有德的代理人林國開用銀彈收買,對這些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婦女兒童什麼的,上報成女工和童工就好了嘛。
大批輸入的工人發揚起中國人走到哪兒都能落地生根的種族天賦,在淡水河谷規劃的主城區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的同時,移民們自己的小產業也在黑德蘭周圍生根發芽。
這才一年不到,黑德蘭港周圍能夠種田的地方基本都被開闢成了農田。長久以來在澳大利亞殖民的白人似乎都沒想過要在西澳大規模開展種植業。林有德也沒想過,因為這地方的地形地貌還有氣候好像就不太適合種水稻蔬菜。
所以淡水河谷下屬的農業開發公司投資了幾個養牛場,又按照林有德的指示開展「網箱養魚」實驗,希望以此來解決大量移民的吃飯問題。至於開墾,林有德只是讓林國開給立志於在西澳大利亞種田的國人提供支持,包括種子農具什麼的。
沒想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農耕民族的種族天賦實在太可怕,竟然真的在周圍種出了旱稻和蔬菜。更可怕的是,開墾的主力不是青壯年男性,這些男人都在淡水河谷的建設工地和礦場上班呢,周圍種田的全是跟着青壯年男性移民過來的婦女和老人。
林國開看這情景,立刻決定調整農業發展方針,開始規劃灌溉系統,準備在黑德蘭港周圍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相互呼應。
另外,黑德蘭港的網箱養魚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中,最開始林國開只是組織漁民按照林有德的描述,試着搞了一個「魚排」,他們也沒有什麼魚苗的概念,就是把抓到的魚裏面帶着卵的先放到岸上的海水池子裏面養,等出小魚之後就轉移到海上飄着的網箱裏。
整個過程原始得可怕,很多母魚都沒能產卵就死了,活下來的小魚運送過程中又死了一批,扔進網箱之後也沒分門別類,就那麼全丟進去了。
可是沒過多久,負責這個的漁民們發現網箱裏可以釣出個頭不算小的魚兒來了,這法子竟然真的管用,於是更大規模的「實驗」就展開了。
林國開還從美國請來了正經八百的魚類學家和博物學家,負責研究魚苗的培育。將近一年過去了黑德蘭附近的海灣里,飄着的網箱數量增加到了一百多個,漁貨產量節節飆升。
和農業發展相呼應,黑德蘭港的基建也如火如荼,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在半年內被擴展了兩倍有餘,還在附近的建起了專供遠洋漁船和捕鯨船停靠的漁業碼頭。對鐵礦進行初步加工的工廠也已經建立,從礦區用船運來的鐵礦石在這裏進行第一步加工,然後再裝船運往明國和其他國家。
同時,為了給運輸鐵礦的各種傳播提供維修服務,大型的機械修理廠已經完工,可以修理從汽車到輪船鍋爐在內的大多數機械裝置,同時一個大型船塢也在建設中。
同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的還有通往礦區的鐵路,以及巨大的車輛調度場和卸貨月台。尤其是卸貨月台,林有德直接簽署命令要求月台長度至少兩公里,誰也沒想明白這到底有什麼用意。當然,除了林有德這穿越者,誰也不會想到將來有一天人類將會製造出載貨量兩萬噸以上的超重型列車,林有德這是未雨綢繆——而